近期,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多段震撼的导弹打击乌克兰军事目标的画面,揭示了俄军对乌方军事设施实施的精确打击行动。让我们深入了解这次冲突的关键内容。
在6月7日的一次行动中,俄军针对乌克兰此前在布良斯克州对俄军导弹部队的攻击进行了大规模报复。在这场行动中,俄军动用了407架无人机和44枚导弹,袭击了乌克兰全境。目标包括军工企业、武器仓库以及无人机生产设施。不幸的是,基辅地铁和部分铁路设施受到了破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尽管乌克兰方面声称击落了部分导弹和无人机,但俄方自豪地宣称“所有目标均被击中”。
谈及战术细节和武器使用,俄军频繁地使用“伊斯坎德尔”系列导弹,如“伊斯坎德尔-M”和“伊斯坎德尔-K”。在苏梅州的一次袭击中,这些导弹配合无人机的侦察,精准地摧毁了乌军的训练营,据俄方称,此次袭击造成了70余人伤亡。除此之外,俄军还动用了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武器,打击范围覆盖了基辅、哈尔科夫等关键城市。
这次行动的背景是乌克兰军队于6月5日对俄方的第26火箭旅进行的空袭。乌方当时声称摧毁了俄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发射器。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则明确拒绝了乌方的停火提议,他认为停火只会给乌方更多的时间来重整军备。
从历史对比和战略转变来看,类似的大规模打击在2024年8月以及2022年10月都有发生。俄方通过打击能源设施、指挥中心等目标来削弱乌方的战争潜力。近年来,俄军加强了无人机与导弹的协同作战,并显著增加了军事预算。据估计,到2025年,俄罗斯的军事预算将达到1720亿美元,占GDP的7.7%。
俄方公布的画面大多来自无人机航拍或导弹制导系统,凸显了打击的精度和军事目标的“合法性”。乌克兰方面则指责俄方袭击造成了平民设施的损毁。当前,俄乌之间的冲突呈现出一个“报复-反报复”的螺旋升级态势。双方都在这场激烈的军事对抗中寻找自己的优势和策略,而这场冲突的未来走向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