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江南水乡,藏匿着许多古老而温馨的风俗,其中尤以端午节的包粽子传统最为独特,令人难以忘怀。
每到端午佳节,家乡的清晨总是弥漫着生机勃勃的气息。奶奶会踏着朝露,采撷新鲜的芦苇叶,将其浸泡在木盆中,准备包粽子。翠绿的叶子散发着自然的清香,与糯米、红豆、蜜枣等食材一起,满满地铺满八仙桌。
左邻右舍的婶婶们也会聚到我家,她们手指轻舞,瞬间之间,那些芦苇叶就变成了精巧的三角锥。我最爱看她们用牙齿咬住棉线的一头,另一头在粽子上巧妙地绕出漂亮的花结,仿佛是在给珍贵的礼物系上美丽的蝴蝶结。
煮粽子的时刻更是温馨而热闹。柴火灶台咕嘟咕嘟响个不停,蒸汽携带着粽子的香气从锅盖缝里逸出,弥漫整个空间。这香气是如此诱人,以至于连我写作业的小书桌都被染甜了。爷爷总说,这是“百家的味道”——张家放了咸肉,李家添了板栗,最后大家总要互相分享。
去年,隔壁的王奶奶还给我包了乒乓球大小的迷你粽,说是给读书的孩子“包中状元”。虽然现在我住在城市,超市里的粽子包装精美,但我始终怀念家乡那份淳朴和热闹。每当闻到粽香,眼前就会浮现家乡的青石板路,还有灶台边大人们笑容可掬的脸庞。
这些温馨的回忆,就像粽子里的蜜枣一样,永远甜蜜地存在于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财富。每当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我都会深深地怀念起家乡包粽子的传统,怀念那份独特而温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