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利用外卖平台漏洞实施敲诈勒索的案件屡见不鲜,主要涉及两种典型手法,让人深感震惊与警惕。
一、案件概述
让我们聚焦第一种手法——重复使用异物照片索赔。以孙某某、员某某为代表的嫌疑人,通过在外卖中伪造“异物”照片,向多个商家恶意索赔。他们先在网上获取或自行拍摄一张含有异物的食物图片,随后在外卖平台下单同类餐品,利用同一张照片向不同商家索要高额赔偿。这种手法不仅欺骗了商家和消费者,更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秩序的公正性。
紧接着是第二种手法——职业骑手恶意投诉获利。某些外卖骑手利用自身身份优势,频繁发起虚假食品安全投诉,借此敲诈商家。以张某为例,他通过高频次投诉食品安全问题累计获赔巨额资金。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商家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外卖行业的声誉和健康发展。
二、作案手法对比
这两种作案手法各有特点。在异物照片勒索中,嫌疑人通过伪造或重复使用同一张异物照片,威胁商家赔偿;而在职业投诉敲诈中,嫌疑人利用骑手身份收集商户信息,发起虚假食品安全投诉。从涉及金额和频次来看,恶意投诉敲诈涉及的金额较大,频次也相对较高。
三、处理结果
对于这两起案件,警方和市场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了行动。孙某某、员某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北京海淀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张某的案件则因涉及金额较大而进入司法程序。这些处理结果彰显了法律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商家权益的坚定立场。
四、案例启示
面对这样的欺诈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建议商户加强防范意识。若遭遇异常索赔,商户需及时保存聊天记录、订单信息等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外卖平台也在积极应对这类欺诈行为,加强图片真实性审核机制,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公正的交易环境。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在享受外卖便捷的也要警惕其中的风险。我们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识别欺诈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我们也期待外卖平台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共同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外卖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