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达集团理财项目剖析
卓达集团通过其旗下公司推出的理财项目“卓达理财”,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的目光。该项目以高达20%-34%的年化收益率作为诱饵,其包装形式犹如一座“全龄化生态健康城”,预计可容纳高达800万居民。背后的真相却并非如此美好。
一、项目特点与运作模式
卓达理财项目的诱人收益背后,实则涉嫌虚构标的。其以“房地产+新材料”的华丽外衣吸引投资,但实际操作中却依赖“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模式。这种模式下,利用后续投资者的资金来支付前期投资者的本息,使得整个项目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二、涉及规模与投资者
该理财项目启动不到一年,就非法吸收了超过100亿元的资金,涉及人数高达40余万,其中不乏大量老年人。这些投资者被高额回报所吸引,一些人甚至抵押了房产或投入毕生积蓄,最终却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
三、案件进展与司法处理
2019年5月,卓达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杨卓舒父子主动投案,公安机关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最终,杨卓舒因非法集资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6个月,卓达集团的资金链断裂问题也全面曝光。
四、资金清退进展
截至2025年4月,石家庄裕华区法院已分三批执行资金清退。第三批清退的比例为46%。清退的对象仅限于完成信息登记且未获返利或返利低于清退比例的受损投资者。个人清退金额的计算公式为:本金×46%。
五、案件启示与风险警示
此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超高的收益率往往伴随着庞氏骗局的风险。投资者需要警惕那些宣传“保本高息”的理财产品。卓达集团利用房地产项目包装进行集资的行为,也暴露了民间融资监管的缺失以及投资者风险意识的薄弱。
六、事件时间轴
1. 2019年5月:杨卓舒父子自首,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2. 2024年底:石家庄法院启动首批资金清退。
3. 2025年1月:第三批清退公告发布,清退比例为46%。
这个事件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悲剧,更是对广大投资者的一次深刻警示。在投资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高额收益所迷惑,理性看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