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考研数据的出炉,一些院校和专业出现了令人瞩目的“爆冷”现象。究竟哪些院校和专业受到了影响?让我们一起来。
一、985工程院校方面:
厦门大学,其海洋与地球学院的工学专硕一志愿竟然未招满,信息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也显现调剂缺口的迹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是发布了农学、生物工程等学科的调剂信息,部分冷门方向报考热度骤降。华东师范大学也有多个学院的多个专业出现了空缺,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等工科专业的调剂名额更是众多。东南大学的法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也未能招满学生,苏州联合研究生院的部分交叉学科同样面临报考人数不足的问题。
二、在211工程院校中,情况同样严峻。
南通大学的电气专硕分数线较往年大幅下降,成为年度最受关注的“爆冷”院校。北京交通大学的电气学硕也面临报考人数低于预期的困境,复录比控制严格,最终不得不通过调剂来补充名额。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电气学硕和专硕,虽然专业课难度较低导致高分扎堆,但由于招生名额有限,部分考生因复试竞争激烈而落榜,调剂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三、双非院校中也不乏爆冷的例子。
深圳大学的通信专硕报录比远低于预期,复试线甚至降为国家线,一志愿录取率不足60%,调剂生成为填补空缺的主要来源。沈阳体育学院的体育学、运动训练等专业一志愿报考人数严重不足,调剂名额占比超过半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一志愿录取率不足40%。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爆冷”现象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招生名额缩减或调整,如厦门大学和东南大学因学科布局调整导致部分专业名额空缺;报考热度周期性波动,如南通大学和深圳大学因前一年分数线过高或竞争激烈,使得次年的考生产生避坑心理;复试竞争激烈,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院校高分段考生集中,复试淘汰率高,间接导致调剂需求增加。
对于考生而言,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时,不仅要考虑学校综合实力和专业前景,还要结合历年分数线趋势、招生名额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步入心仪的学府。考生在做出决策时务必谨慎,全面权衡利弊,做出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