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美国海军的“哈里·杜鲁门”号航母在红海区域遭遇了来自也门胡塞武装的连续两日攻击。这场冲突的氛围异常紧张,胡塞武装宣称动用了大量弹道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实施了所谓的“饱和攻击”,矛头直指航母及其护航舰队的关键部位。
在这场紧张冲突中,胡塞武装展示了他们的战术智慧。他们采用无人机与导弹协同战术,包括低空掠海的“努尔”反舰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集群,试图突破美军的防空系统。尽管美方声称所有威胁均被成功拦截,但胡塞武装却自信地宣称已经成功打击了美军的目标。
遭遇袭击后,特朗普果断下令对胡塞武装进行“压倒性打击”。美军迅速行动,对也门的多个重要城市进行了空袭,摧毁了大量的军事设施、港口,甚至一艘与以色列有关的货轮也遭到了破坏。在这场反击行动中,至少53人在美军的空袭中丧生。美国防长劳埃德·奥斯汀更是强硬表态,威胁要对胡塞武装实施严厉的报复。特朗普则直接指责伊朗为幕后黑手,并警告伊朗将承担严重后果。
胡塞武装对此次事件给出了他们的解释和诉求。他们声称这次袭击是为了报复美军在也门的军事行动,并且是为了声援巴勒斯坦。他们也明确表示,所有的美国军舰都是他们的潜在目标,并计划继续以低成本但高效的无人机和导弹战术挑战美军在该地区的霸权。
此次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外交部表示谴责美国在中东的霸权行为,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并强调单边军事干预只会加剧该地区的动荡。此次事件也被视为非国家武装力量对超级大国航母的正面挑战,引发了关于美军防御能力的讨论,同时也加剧了红海航道的安全风险。
为了应对此次事件,美军开始调整其在红海的军事部署,增派护航舰艇并强化航母战斗群的防空配置。随着美胡冲突的升级,也门成为了人道主义危机的焦点。据统计,已有超过200名平民在这场冲突中伤亡,引发了国际组织对局势失控的担忧。关于伊朗是否向胡塞武装提供导弹技术的争议也在持续发酵,但伊朗方面尚未对此做出直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