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湖北省遭遇极端天气,高铁紧急降速“慢行”保障安全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湖北省却迎来了不同寻常的挑战。一场罕见的超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席卷了这片大地,多地发布暴雪红色预警。这场极端天气对全省的交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高铁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事情回溯到2024年2月3日至4日,当时的湖北仿佛被一场暴风雪包围,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停飞、铁路运输中断等消息不断传来。武汉、天门、仙桃等地的铁路线更是受到了冻雨和积雪的严重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铁的运行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高铁降速的原因究竟何在呢?轨道结冰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冻雨和积雪覆盖轨道,导致轨道摩擦力大幅降低,为了确保行车安全,高铁必须减速行驶。低温冰冻天气对接触网、信号系统等设备也可能产生影响,降速可以减少设备冻结的风险。面对此次极端天气这一突发灾害,高铁运营方也需要通过降速实时监测路况,规避潜在风险。据了解,这是自2009年以来最强的冬季灾害之一,运营方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
这场极端天气给高铁的运行带来了诸多影响。目击者拍摄的高铁行驶画面显示,列车时速仅约10公里,远低于高铁的正常时速范围。汉口站、武汉站等枢纽的大量列车停运,部分运行列车因限速出现了严重晚点。这样的状况给旅客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天河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出现了旅客滞留的情况,部分旅客被迫改签或取消行程。
面对这样的状况,公众的反应也是多样的。一些人对于高铁的“龟速”行驶感到诧异,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专业人士则解释称,冰雪天气下高铁降速是通行的安全措施,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国家如日本新干线也有发生。
根据气象预警,湖北省的低温冰冻天气将持续至2月5日20时。随着气温的回升和除冰作业的推进,铁路运输将逐步恢复。极端天气可能对基础设施造成的潜在损害可能导致局部路段的恢复周期延长。
此次高铁以10码速度行驶是极端天气下的应急安全措施。尽管给旅客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但也反映了铁路系统在灾害天气中的风险管控能力。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公众需理解临时降速对出行安全的重要性。也期待铁路部门在未来的应对中能够更加迅速、高效地恢复运行,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