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专家共聚《百炼成钢》研讨会 热烈“争鸣”点赞艺术初心

  • 生活知识
  • 2025-04-29 16:01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音乐咏史剧《百炼成钢》于7月12日正式收官,在湖南卫视、芒果TV、腾讯视频及爱奇艺等平台引发了广泛关注。随后,一场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湖南省委宣传部及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研讨会于当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众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相关负责人、评论家、传媒专家、该剧主创人员以及播出平台和出品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该剧的深远影响及其艺术价值。

《百炼成钢》作为湖南文艺战线迎接建党百年的重大剧目,通过《国际歌》《歌唱祖国》《黄河大合唱》等多首时代主旋律,全景展现了从中国成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历程。该剧的创制迎难而上,奏响了“世纪之钟吕”的壮丽乐章。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表示,如此体量和难度的党史题材电视剧前所未有。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则称赞其是一次成功的冒险和艺术创新。多位专家对《百炼成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放飞了艺术雄心,展现了艺术匠心,秉持了艺术初心。

《百炼成钢》以百年历史为“筋骨”,以音乐为“血脉”,以情境为共情之“钥匙”,展现出极高的辨识度。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称其为“世纪之钟吕,有韵之离骚”。专家们指出,该剧将史的庄重与歌的灵动相结合,变人物群像为歌曲群像,处理整体与版块、情境与情感、熟悉与陌生等多组关系均表现出色。

在叙事上,《百炼成钢》既有全局的宏阔视野,又有小人物的底层视角,反映了过去一百年里“文武”两条战线的作战和胜利。细节处理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如毛泽东夹给毛岸英的红烧肉、冼星海送给学生王莘的笔等,都充满了党史的温度和感染力。专家们对编、导、演对人的精神、人性、牺牲的刻画表示赞赏。

《百炼成钢》在敬畏历史的展现了可爱的纪实风貌。剧中反复标注人物年龄字幕的走心处理也获得了盛伯骥的欣赏。该剧没有流于宏观、空洞的电视纪录片风格,对大历史中的小人物进行平凡朴素的书写,是其重要特色。仲呈祥则指出,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回首百年,从细节中凝练、提取人的精神特质,是该剧最独特的价值。

《百炼成钢》作为一部党史题材电视剧,以其独特的架构和丰富的细节处理,展现了中国百年历程的壮丽画卷。其深入人心的共情之处和精湛的叙事技巧,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感受到了人的精神力量。湖南的影视力量:《百炼成钢》展现剧界新风

随着建党百年的盛大纪念,一部凝聚湖南广电力量的作品——《百炼成钢》正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部由湖南省委宣传部与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总出品的电视剧,已然成为湖南卫视、芒果超媒的骄傲。在这背后,展现了湖南广电的雄厚实力与独特魅力。

研讨会上,湖南省委宣传部的副部长肖凌之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百炼成钢》不仅展现了湖南文艺在建党百年之际的担当,更彰显了广电湘军“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这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制作到传播,都展示了湖南广电的“冲锋者”姿态和“探路者”胆量。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副台长丁诚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强调,《百炼成钢》是湖南制造、湖南传播的典型代表,作为覆盖湖南卫视七一建党百年宣传节点的重磅献礼剧目,它展现了湖南广电在重大历史时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旭光对这部剧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百炼成钢》虽然采用了新的表达范式,令传统的连续剧叙事手法“失效”,但这种创新却更加吸引年轻观众。这也正是湖南广电作为一个青春时尚平台的魅力所在,既生产主旋律的革命历史好剧,又广泛传播,深受观众喜爱。

《百炼成钢》的主创代表、编剧王成刚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创作心得。他以“四心”——爱心、决心、虚心、上下齐心,解密了剧组如何将一个个困难变为挑战,将“腊子口”变成“磨刀石”。而本剧出品人、总制片人何瑾则用“幸甚至哉”四个字,表达了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文艺工作者们奉上这部佳作的荣耀与感慨。

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中国正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何创作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百炼成钢》作为一个新实践、新成果,为电视湘军为何能在电视业长期成为领军者提供了很好的注释。它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作品,必将在影视界留下深刻的印记。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