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援助与法律援助的深入及法律援助工作的亮点
当人们提及法律援助,往往会联想到司法援助,二者究竟有何区别与联系?近日,多位代表委员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新成效与新亮点表示高度认可,并为其点赞。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这两者的区别以及法律援助工作的具体成效。
司法援助与法律援助虽然都在法律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简单来说,司法援助主要关注于法院诉讼过程中的法律帮助,而法律援助则更广泛地涵盖了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过程中的帮助。这种差异也体现在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上。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指出,法律援助不仅为困难群众“撑了腰”,还在全社会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为重点群体提供精准服务。
其中,针对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通过设立“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特别是在农民工追讨劳动报酬、残疾人维权等方面,法律援助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仅去年前11个月,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就为农民工追讨劳动报酬达数十亿元。
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也是亮点之一。目前,全国超过90%的县(市、区)开展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司法制度的公正与公平,也为人权司法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此,各地通过完善值班律师制度等措施,确保律师在审判中发挥实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建广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慧表示,无论是从案件数量、受援人数还是服务质量等方面看,法律援助工作都有大幅提升。她也建议结合区域特点完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拓展其外延和内涵,提高服务质量。
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重点群体、扩大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得益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的努力,也离不开律师、社会组织及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法律援助工作将会更加完善和发展,为更多人带去公平与正义的希望之光。在此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中来,共同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法律援助工作群众满意度的标准: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蓝天
在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吕红兵看来,值班律师制度日趋完善,接下来应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完善采购机制,确保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进行。李正国也提出了切实保障值班律师权利的重要性,为律师充分了解案情、查阅案卷资料提供便捷服务,为辩护律师会见和阅卷提供更多便利。
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石,也是建设和谐美丽乡村的重要桥梁。2022年,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深入开展了“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这一行动不仅推动了劳动争议、土地纠纷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还对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针对易返贫人员,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实现应援尽援。
在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法律援助与公证、司法鉴定工作的衔接不断加强,为受援人减免公证费、鉴定费。为了健全乡村法律援助服务,更是设立了3.7万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使法律援助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覆盖。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给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金刚里社区民警杨蓉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这些措施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法援力量,化解了大量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让乡村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更加便捷,切实感受到了党和的温暖。
张慧认为,通过完善乡村法律援助的服务体系、制度机制和队伍建设,能够补齐乡村法律援助服务短板,帮助提升乡村群众的法治素养,进一步促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
回顾过去,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李正国表示,虽然法律援助工作征途路漫漫,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他期待这项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继续为困难群众送去更多法治温暖。正如题目所说,法律援助工作旨在为广大困难群众撑起一片蓝天,不断提高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满意度。
来源于法治日报,记者蔡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