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李璐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网络上的截图和爆料,让人们纷纷猜测这位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研究生的女生是否遭遇了某种困境。李璐本人回应称她只是普通学生一名,对此事并无不妥之处。她表示那些照片是她自己拍摄的,不存在任何隐私问题。对于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她解释当时正在宿舍休息,对外界情况并不了解。
红网时刻报道,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而湖南省在这一时代潮流中积极投身于人才培养的壮举。湖南省委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出“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以一系列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引领支撑创新发展、开放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湖南省经信委组织的“全省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工程”和“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堪称现实版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运用。这些培训工程旨在找准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优秀的企业家,成为“领头雁”。
湖南的中小企业通过不断完善自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产学研用”一条龙服务的帮助下,实现了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和人才的职业培养。湖南省经信委围绕制造强省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培训工程,推动工业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加大高素质人才供给,为制造强省提供人才保障。
江冶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南省的一个成功案例。在经信委的帮助下,该公司与优秀企业导师合作,通过战略梳理和系统变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新产品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除了重视企业家的培养,湖南省还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全省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众多,已建成升级的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了覆盖重点产业、重点园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战术人才发展层面,“全省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通过依托社会中介机构和职业院校开展企业人才培训,累计培训企业高管数万人。产教融合也是一大亮点,中南大学三一研究院等校企共建办学模式为人才培养注入了新活力。
湖南省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从企业家到团队,从科学管理到商业模式创新,全方位贴心服务于中小企业,成就了湖南上千家企业的蜕变。这一切都离不开湖南省委、省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广大企业和人才的共同努力。在湖南,产业人才发展正在经历一场蓬勃的变革。三一集团、吉利汽车等领军企业,洞悉产业人才需求的重要性,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职业技术学校。与此湖南工业大学、湖南陶瓷技师学院与醴陵市携手共建了湖南省首所县办本科院校——醴陵陶瓷学院,这一创举实现了校地合作,为陶瓷产业人才的培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直接对接企业需求,培养对口专业人才的模式,得到了学校和企业的广泛赞誉。
这项变革的背后,是一系列产业人才发展政策的积极推动。正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全省人才队伍的培育与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的指导下,湖南省明确提出要引进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加快构建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校企联合培养,“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机制。这一系列的举措,为产业人才的发展铺就了宽广的道路。
湖南省还联合省教育厅等部门共同出台了《湖南省企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并认定了首批32家省级企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在《关于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支持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和支持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发展的举措。根据相关文件,还研究制定了《支持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的实施细则》。
不仅如此,湖南省在人才评价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坚持“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职称评定制度,突出市场评价和业绩导向。一些龙头企业如中联重科等,已经开始试点制定评审标准,自主开展本单位相关专业的职称评审。
如今,“不拘一格用人才”已经成为湖南人力资源领域的生动写照。芙蓉人才计划的实施,已经吹响了湖南省加快人才发展的集结号。湖南省经信委实施的两大培训工程,更是为芙蓉人才计划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半年来,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和全面推进,湖南省在人才引进、培养和评价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局面在三湘大地涌现。全省人才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