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态或主动伸展?这个问题可能让人感到困惑,因为每个人的身体体验都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从未体验过这种身体状态,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种状态则可能伴随他们度过人生的某些阶段。让我们通过一个藏族小男孩的故事来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这位名叫王福满的男子,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新都桥镇,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却在妻子的坚定支持和爱护下,成功走过了人生的风雨。他的身体状况使他必须更加关注身体的平衡与稳定。
身体是由不同张力元素构成的整体网络,一旦某条肌筋膜经线缩短,与之相拮抗的另一条也会受到影响。不良姿势体态,可以通过筋膜链的方式来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超越局部思考。
为了提升身体协调性和动作连贯性,锻炼筋膜链具有极大的益处。除了使用泡沫轴等理疗工具进行滚压外,拉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拉伸练习可以促进筋膜塑造形体,改善局部疼痛状况。
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拉伸呢?这就需要我们理解柔韧性这一概念。许多瑜伽士身体柔软,但缺乏韧性;而健身者虽有韧性,但柔软度不足。柔韧性看似是两个对立的部分,实际上可以用一个词语来统一概括,就像阴阳太极中的双鱼图。“柔”可以理解为柔软度或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韧”则代表坚韧、紧张,有效地保护关节,防止过度运动。
在拉伸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免过度拉伸。无论是瑜伽、健身还是舞蹈,过度拉伸都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站在健康的角度,我们需要重视科学拉伸以及拉伸时的本体感。初期拉伸时,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会发出疼痛信号并本能地收缩,这是一种牵张反射,是身体的预警信号。过度拉伸可能导致肌腱和韧带失去对关节的保护。使用外力进行被动拉伸时,需要注意本体感觉,避免过度拉伸。
除了被动拉伸,主动拉伸也是一种更安全的方式。主动拉伸是通过肌肉的自主收缩来拉伸拮抗肌肉。从本质上讲,主动拉伸就是训练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例如,猫在伸懒腰时就是在进行主动拉伸,它的肌肉和筋膜处于紧绷的张力状态。
在主动拉伸过程中,肌肉和筋膜都得到锻炼,不仅提高了关节的稳定性,还增强了身体的爆发力。很多动物通过肌肉收缩来控制动作幅度,在主动拉伸过程中储存能量,然后释放出一股强大的力量。
生活中的许多运动都需要柔韧性。例如,立定跳远或射标枪时,运动员会通过收缩肌肉进行主动拉伸储存势能,再通过伸展—收缩的相对运动释放势能。理解动态或主动伸展的概念对于提高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都至关重要。在短跑比赛中,要想赢在起跑线上,除了速度与力量,柔韧性同样关键。通过主动拉伸,我们可以让肌肉、筋膜处于最佳的拉伸状态,既有力又不失灵活性,更好地储存势能。我们要深化这种本能的机制。
拉伸,是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主要有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两种形式。在拉伸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肌肉控制的主动拉伸为主,被动拉伸为辅。被动拉伸时,要注意拉伸的幅度和感觉,避免过度拉伸造成的伤害。
很多人在训练过程中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用力,体式不标准、不稳定,这往往是因为身体太僵硬,没有充分打开。当你明白肌肉交互抑制的原理,对接下来的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简单来说,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对相互制约的伙伴。
以瑜伽中的下犬式为例,从筋膜链的角度来看,它可以伸展我们的整个后表线。前表线是主动肌,后表线是拮抗肌。想要充分伸展到身体后侧肌肉,身体前侧肌肉需要收紧,而不是放松。这是因为在拉伸过程中,主动肌的收缩可以帮助拉伸拮抗肌。
主动拉伸的原理是通过自主收缩主动肌来拉伸其拮抗肌。以拉伸小腿后侧肌群为例,脚回勾是主动拉伸后侧肌群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主动肌是小腿前侧,拮抗肌是小腿后侧。通过主动拉伸,肌肉和筋膜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伸展和放松。
相比之下,常规的力量训练和被动拉伸往往只是单方面地作用于肌肉和筋膜,并没有充分伸展它们。当一些体式做不到位或者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时,需要考虑是否主动肌没有很好地收缩,从而出现了代偿。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训练,而不是强行拉伸。
了解肌肉的交互抑制原理后,你会发现我们的身体其实并不缺乏柔韧性和力量。只要正确运用主动拉伸等科学运动模式,每个体式都可以深入且保持安全正位。这样,我们不仅可以解决常见的疼痛问题,矫正不良体姿体态,还可以成为自己的康复专家。通过正确的运动方式,让身体更加健康、灵活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