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建议:揭示糖尿病认知迷思:病情恶化才需要打胰岛素?权威解读及实例分享
随着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近期公布的国人“糖尿病认知迷思调查”,一场关于糖尿病的真相之旅正在展开。调查发现,超过五成的民众对糖尿病存在误解,其中高达七成二的受访者认为胰岛素用量增加即代表糖尿病严重。这种误解背后隐藏着许多故事,也揭示了对糖尿病认知的迫切需求。
此次调查由糖尿病卫教学会在今年九月进行,共发放问卷给糖尿病患者或其家属138人,以及一般民众11人。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对糖尿病存在五大常见迷思。其中包括:胰岛素用量增加是否代表病情恶化、身体自身能否产生胰岛素就不用补充、口服药物是否比注射胰岛素安全、打胰岛素是否代表病情严重以及打胰岛素是否会引发肾脏或视力问题等问题。这些误解往往使许多患者在面对糖尿病治疗时陷入恐慌和迷茫。
其中一位40岁的糖尿病患者顺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视角。在确诊糖尿病后的最初几年里,顺子也曾因害怕打针而寻找各种偏方,从土芭乐汁、尿疗法到昂贵的“曙光药”,都尝试过。在花了许多冤枉钱后,她才明白尽早接受正规治疗的重要性。如今,她已经接受了长达12年的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
糖尿病学会理事长许惠恒指出,台湾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170万人。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口服降血糖药物可能并不适合。对于肝肾功能不佳、不适合口服药物或已使用最大剂量口服药物的病人,建议采用胰岛素治疗。许惠恒强调,部分糖尿病患者因害怕注射而延误治疗时间,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进而引发并发症。当医生判断需要注射胰岛素时,患者应尽快接受注射以避免病情恶化。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糖尿病卫教学会引入了由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广的“糖尿病看图对话”项目。该项目通过类似大富翁游戏的设计,将糖尿病护理议题图像化,以患者为主角。在过去的四年里,已有超过万名患者参与了这一教育课程。目前,台湾已有110所医疗院所的卫生教师完成训练,将“糖尿病看图对话”融入小型团体教育进行推广。
由网友『Wаit 尖叫』至本站。若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本站对文章内容进行核实和参考,仅供参考,请读者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希望通过的分享,能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的真相,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