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连和青岛哪更美的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从城市的经济实力,尤其是财政收入这一角度来一下两座城市的发展状况。
作者老船长带我们领略了中国五十座财力最强的城市的风采。这些城市的财力雄厚与否,不仅关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质量,更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在这五十个城市中,上海无疑是领头羊,其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超过七千亿,经济实力强大到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能展现出其不凡的实力。北京、深圳紧随其后,财政收入接近六千亿和四千亿。而苏州、杭州、重庆、天津等城市则组成了第二梯队。
财力的衡量并不只关乎总量,还有财政收入与GDP的关联度。有些城市的财政收入与其GDP排名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厦门,虽然其GDP排名并不突出,但其地方财政收入却位居全国前列。这背后反映了城市产业实力和造血能力的差异。民营经济的贡献也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潍坊,其GDP排名虽然不高,但其财政收入却颇为可观,这得益于其雄厚的民营经济基础和产业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收入与行政级别的关联。中国的财政收入基本分为中央级和地方级收入。而省级区划以及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只有两级财政,即中央级和地方级收入。这意味着一些城市,如深圳等计划单列市,在财政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普通的地级市则需要上缴一部分税收到省里,形成三级财政。这种行政级别的差异导致最终留在地方手里的钱多或少各不相同。比如广州,作为普通地级市需要向省里上缴税收,导致其实际可支配财力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当我们谈论大连和青岛哪更美时,我们不仅要关注这两座城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要深入了解其经济实力和财政状况。这些因素对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和未来潜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大连和青岛都是美丽的海滨城市,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究竟哪座城市更美,还需要我们亲自去体验、去发现。我们也期待这两座城市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更加繁荣的发展。中国最富强的五十城:财政收支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众多城市中,一线城市的繁荣景象引人注目,尤其是那些GDP排名靠前的城市。作为全国GDP第四城的广州,其经济实力无可置疑。当其地方财政收入时,却发现其排名并不那么显赫,仅居第八。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就在于广州的财政体制——属于三级财政,意味着广州需要上缴的财政款项较多。同为经济强省的广东,省内发展却极度不均衡。珠三角地区与其他区域如粤东、粤西和粤北,简直像是两个世界。为了帮扶相对落后的地区,省级财政需要加大统筹力度。广州等地在缴纳中央财政后,还需上缴一部分给省里,用于转移支付。
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其承担的职责义不容辞。以增值税为例,广州要上缴中央50%,再上缴省里25%,自己仅能留存25%。而深圳则有所不同,除了上缴中央的50%,其余部分均可自行保留。这种财政体制的差异,也解释了为何深圳等地的地方财政收入相对较高。
除了做强做大财政规模,如何平衡财政收支成为另一挑战。财政自给率,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率,能够反映一个城市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遗憾的是,大部分城市的财政收入都低于财政支出。在统计的223个城市中,仅有少数能做到财政盈余。
广州的财政自给率仅为62.3%,远低于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但重庆等城市的财政自给率更是低于50%,显示出对中央转移支付的较高依赖。这也迫使这些城市寻找其他收入来源,如土地财政。土地收入在一些城市已经超过了财政收入的总和。
不久前,河北霸州因罚没收入的大幅增长而引发关注。近两个月的时间,霸州市就罚没收入高达数亿元。与此对明星、网红主播的偷税漏税处罚也频频出现。这些都反映出在当前环境下,财政紧平衡已变得尤为困难。尤其是在要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下,面对疫情的冲击,一切都变得更具挑战性。
在这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国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经济强省到发展不均衡的地区,每一个城市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财政体制的差异、财政自给率的高低、土地财政的依赖......这一切都构成了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画面。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广州还是其他城市,都在努力前行,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