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代取公积金中介怎么操作的(公积金中介小额代取)

  • 生活知识
  • 2025-04-24 08:41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介绍公积金骗提内幕:“代取中介”如何月入一两万

(原标题:独家介绍!公积金骗提套取的那些内幕)

随着公积金制度的普及,公积金账户中的资金对于许多职工而言,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一些人却通过不正当手段,试图将这笔钱提前取出。近日,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揭示了这一现象的冰山一角。

在合肥这座城市里,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公积金“代取”中介就能为你准备一套假材料,帮你从公积金账户中取出资金。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需求旺盛的违规提取市场

小李是合肥市的一名职工,他和妻子名下都有房,不符合公积金提取条件。通过加入名为“合肥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的群组,他找到了一个群主,群主声称可以帮他伪造无房证明和租房合同,从而提取公积金。小李最终支付了手续费后成功提取了公积金。类似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这样的“生意”在群里十分火爆。

中介的“套路”与高额利润

这些中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专门制售假材料,种类丰富,包括不动产证明、发票、病历、婚姻证明等十几种材料。他们声称这些材料真实度高,可以成功提取公积金。第二类中介不仅伪造材料,还陪同客户现场提取。这些中介利用公积金管理部门审核不严的漏洞,以及部分工作人员不仔细核查材料的真假的情况,屡屡得手。他们根据材料的成本和客户的资质收取手续费,最高可达30%。一些大中介甚至年收入高达一两百万。

如何封堵这一漏洞?

公积金管理部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信息不共享导致难以辨别提取材料的真伪;另一方面,部分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也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中介行业的职业道德缺失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封堵这一漏洞,公积金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大打击力度,提高审核的严格程度。也需要加强职工的教育宣传,让他们了解公积金的重要性以及违规提取的风险。还需要加强对中介行业的监管和规范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防止他们参与违规提取行为。

对于普通职工而言也需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代取中介”以免遭受损失。同时应该自觉遵守公积金规定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而触犯法律红线。专家提醒公众公积金制度是为了保障职工的住房权益违规提取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也损害了其他正常缴存职工的权益。因此我们应该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公正、合法的公积金制度环境。安徽省省直住房公积金管理分中心的法规科科长黄咏梅透露,目前面临着两大问题。日常的公积金提取业务繁重,前台工作人员主要核实个人信息与公积金账户是否匹配,以及提取材料是否齐全。但问题在于,对于明显虚假的材料我们能够轻易识别,而那些高度仿真的材料却让我们难以分辨真伪。

黄咏梅指出,鉴别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共享,导致许多材料无法现场核实。对于没有明显问题的材料,我们只能先予以通过,再交由后台进行深入核查。这种信息壁垒不仅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

对于异地信息的核查,洪剑英表示,目前主要依赖电话和函调两种方式。电话核查的缺点是缺乏痕迹记录,函调则环节繁琐、耗时较长。

在公积金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信息孤岛效应与“代取”中介的猖獗活动加剧了骗提套取公积金的现象。如果不加以遏制,这种乱象不仅会破坏公积金制度的互助性质,还会在广大职工中造成恶劣的示范效应。

洪剑英表示,他们高度重视记者所揭示的问题,并将反馈至各公积金中心进行核实。对于骗提套取公积金的行为,他们持“零容忍”态度。他们期待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流畅的跨地协查机制,这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甄别率。

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认为,当前对于骗提套取公积金行为的处罚成本过低,仅取消一到五年的提取资格,很难起到震慑作用。他建议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地方立法加大对违规提取者的处罚力度,比如将其纳入银行失信人员名单。

洪剑英还表示,网上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代取公积金广告,为市民的不法念头提供了实施途径。他们希望能与公安、网信、城管等部门紧密合作,严厉打击这些“代取”中介,彻底铲除其生存的土壤。

那么,对于公积金中介的小额代取行为,是否违法?实际上,帮助他人违规提取公积金是违法行为。市民应提高法律意识,避免参与此类活动,以免陷入法律风险。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加大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保护公积金制度的安全与公平。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