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的罗弗敦群岛,我独自踏上了一次徒步之旅。海风的咸味依旧萦绕在指尖,即使时光流转,那段经历依然历历在目。
原打算穿越雷讷渔村至赫尔西库门的八公里海岸线,却不料遭遇突如其来的极地气旋。在一处岬角转弯后,铅灰色的云层如同猛兽般吞噬着峡湾的晨光。仅仅过了十分钟,暴雨夹杂着冰雹砸在我身上,能见度骤降至五米以内。潮位疯狂上涨,原本熟悉的礁石小径已沉入漆黑的海水之中,巨浪撞击峭壁,激起数米高的白色浪花。
在背风处翻看着卫星地图,手指冷得几乎握不住手机。进退两难之际,远方忽然出现橘色的光点,破开雨幕——那是一艘误入海湾避风的捕虾船。船上的船长奥拉夫,尽管说话的声音混杂着挪威语的韵律,但我仍能感受到他话语中的温暖。他拍打着船舷的声音,像是一种呼唤。
我冒着齐腰深的刺骨海水,登上那艘船。防水袋里的备用袜子紧贴着我的体温,慢慢缓解了我颤抖的小腿。那一夜,在摇晃的船舱里,奥拉夫用鲸油灯为我烘干浸透的登山靴。他翻出航海日志,泛黄的纸页上夹着不同语言的感谢信。的一页,是三周前一位韩国背包客留下的韩文便签。
晨曦终于刺透云层,我们在甲板上分享用海水煮的鳕鱼汤。远处的山巅,经过暴雨的洗礼,出现了四道重叠的彩虹。这场意外让我更深地理解了“脆弱”与“连接”的含义。尽管人类引以为傲的装备在自然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但岩缝中的虎耳草和陌生人的温暖手掌,总能在绝境中给予我们希望和力量。
如今,每当我在都市生活的压力下感到焦虑时,就会翻开那本当时泡胀的笔记本。在那页被海水晕染的地图上,奥拉夫用鱼油画的避风港记号依然清晰可见。它不仅指引着我那一次的方向,也成为了我人生旅程中的一盏明灯,提醒我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