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是一种需要特别关注的慢性病,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更是重中之重。对于心脏病人来说,遵循“三少三多”的饮食原则,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守护心脏健康。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这个饮食原则。
首先来说说“三少”。
一是要少食。心脏病人应限制进食的数量和种类,避免过度肥胖,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还要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过凉过热的食物,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建议每次进食适量,避免过饱。
二是要少脂。心脏病人应尽量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油类、肥肉类食品以及动物内脏等。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肥胖、高血脂等问题,而长期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要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在饮食方面,应以豆类食品为主,因为黄豆中含有卵磷脂及无机盐,对防治冠心病十分有利。
三是要少盐。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对心脏健康不利。心脏病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
再来看看“三多”。
一是多补充膳食纤维素。膳食纤维素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但它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生成,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主要有竹笋、梅干菜、芹菜、韭菜等蔬菜以及黄豆、燕麦等粮食作物。据国外报道,每天摄入26克纤维素,可以降低女性患心脏病的危险。
二是多补充维生素。丰富的维生素有助于心脏健康。例如,维生素C能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保护心肌,预防血栓;维生素PP(即尼克酸、烟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
三是多补充微量元素。虽然微量元素数量不多,但作用很大。心脏病人同样需要关注微量元素的摄入。例如,硒能保护心脏,防止病毒感染;铬能强化胰岛细胞,抑制胆固醇吸收,从而减缓或阻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钙、镁、钾、碘等矿物元素也对保护心脏有益。
心脏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三少三多”的饮食原则,注意膳食平衡,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锻炼身体,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守护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