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源于胰岛素的缺乏或体内存在的对抗胰岛素功能的因子,这些因素导致血糖水平上升,长期如此,会对体内的微细血管造成慢性破坏。无论是第一型(胰岛素依赖型IDDM)还是第二型(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的患者,长期的血糖上升都会引发眼部视网膜的微细血管病变,这就是所谓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大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面临这一眼部并发症的风险,而且患病时间越长,这一比例越高。当前,糖尿病患者在全人口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十,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已开发国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病因之一,与白内障、青光眼和老年性黄斑部变性并列。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初期并不会出现视力方面的症状,这常常导致患者忽视了定期眼底检查的重要性。但随着疾病的进展,视网膜黄斑部的水肿会引发视力减退。后期可能因玻璃体出血而出现视力模糊、黑点增加等症状,甚至可能因牵扯性视网膜剥离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导致视力急剧下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在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阶段,视网膜血管开始渗漏血浆和血液,黄斑部的水肿是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雷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黄斑部水肿,从而稳定视力。当黄斑部因血管阻塞而缺氧时,雷射治疗就无效了。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则是当新生血管沿视网膜表面或视神经盘开始生长时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血管的广泛性阻塞,导致血液流通受阻。为了供应缺血的视网膜,血管因局部缺氧而反应增生。不幸的是,这些新生血管更容易破裂导致出血,并伴随结疤组织增生,结疤组织可能引发严重的视网膜剥离。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更容易导致视力丧失,主要原因是玻璃体出血、拉扯性视网膜剥离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即使没有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也可能因血糖浓度的快速波动而受到影响。水晶体的形状会因血糖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时,水晶体的形状也会恢复正常。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将视力变化的程度降到最低。
《糖尿病破坏微细血管 眼睛易病变》由网友『宁静的执着』至本站。如果您认为此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请注意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读者可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