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这一关节病变,其源头是尿酸结晶。虽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并不一定表现出痛风的症状,但尿酸浓度升高,发生痛风的机会便会增加。近年来,台湾的情况令人忧虑:40岁以下的痛风患者数量在短短十年内增加了七成。更为重要的是,痛风患者面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是尿酸值正常者的两倍,整体死亡风险也高出约50%。对于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理事长蔡嘉哲指出,痛风的发病以4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女性的发病则多在停经后。由于饮食形态的改变,发病年龄层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痛风的年轻化现象令人警惕,尤其是肥胖问题在年轻痛风患者中尤为突出,超过一半的40岁以下患者体重超标。肥胖不仅导致尿酸过量制造,还减少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对于携带痛风遗传基因且体重过重的人,更是雪上加霜,加速尿酸浓度的上升,使痛风提早发作。
蔡嘉哲医师强调,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关节炎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以及脑血管病变都与尿酸高有着直接关联。关节肿痛虽然严重,但并不是决定痛风石形成的主要因素。实际上,血液中过高的尿酸值才是造成尿酸在关节逐渐累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因素。
蔡嘉哲医师指出,对于尿酸值过高的患者,药物治疗应在病情较重或必要情况下采用。一般情况下,应以饮食控制为主。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因此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生活中应减少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如芽菜类、香菇、海鲜如蟹、蛤、沙丁鱼以及动物内脏等。患者需要严格戒酒,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取以帮助尿酸排除。高量的脂肪会抑制尿酸的排泄,因此应尽量避免。患者还应维持标准体重,避免组织快速分解产生大量嘌呤诱发痛风。
某些药物如阿斯匹灵、利尿剂、抗结核菌药物也会增高血中尿酸浓度诱发痛风发作。患者在就医时应提醒医师有关痛风病史,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可能诱发痛风的药物。
痛风的年轻化趋势令人担忧,我们必须加强预防和控制,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诱发因素,以此来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
《痛风年轻化!40岁以下患者10年增7成》由网友『眼带离愁』至本站。本站对文中内容不进行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如果读者发现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