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个逐渐普及却仍充满误解的疾病。国内患病人数即将突破200万大关,许多民众仍对胰岛素存在深深的误解和迷思。诸如“不要打胰岛素,打久了会洗肾”这样的错误观念深入人心。今天,“爱胰协会”为我们揭开了这层迷雾,旨在让所有糖尿病患者理解,抗糖尿病的核心在于控制血糖,而控制血糖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并使用胰岛素。
挑战金氏纪录的时刻,323位糖尿病友齐聚一堂,共同施打胰岛素,创造新的世界纪录。这一行动,就是要告诉所有人,打胰岛素并不可怕。活动现场还特邀请了资深糖尿病患者李前总统登辉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鼓励糖友们打破迷思,勇敢面对疾病,“胰”起健康控糖。
“爱胰协会”的游能俊理事长,同时也是一位新陈代谢科医师,他告诉我们国内第2型糖尿病患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目前胰岛素的使用率却远远不足。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的治疗指引,如果口服药物治疗无法达标,那么及时加入胰岛素治疗是更为有效的选择。
关于使用胰岛素的迷思,诸如“胰岛素等于洗肾”的说法,实在是一大误区。林口长庚医院的林嘉鸿医师强调,早期使用胰岛素,实际上可以降低洗肾的机会,降低神经性病变的机率。对于糖化血红素超过7以上的患者,更应该考虑注射胰岛素,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变风险。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简便。新的笔针型胰岛素和越来越细的针头,让扎针带来的疼痛大大降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部分病友因害怕打针而拒绝使用胰岛素的顾虑。
李前总统登辉先生是一位超过30年的资深糖尿病患者。他听从医师指示,规律注射胰岛素、测量血糖,现在已经92岁高龄,血糖仍然控制得很好。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遵循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糖尿病并不可怕。
在此,医师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控制与治疗没有捷径可走。不积极治疗可能导致血管及神经病变,甚至引发脑血管疾病。而自我监测血糖是掌握病情的重要工具,可以作为调整药物剂量和饮食的依据。只有正确用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才是战胜糖尿病的关键。
由网友『悲欢如浪』至本站,如有疑问或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根据自身情况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