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6天的年假悄然消逝,许多上班族还沉浸在过年时期的愉悦氛围中,以至于常常发呆,沉浸在那些难得的美好天气的出游画面中。如今,他们的身体与心理仿佛出现了些许不协调,这种现象被称为收假症候群。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医师们的关注。洪敬伦医师表示,如果沮丧、烦躁、疲劳等情绪持续两周以上,那么应该尽快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以防工作、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每当长假结束之际,总有一部分人难以适应回归工作的节奏,这其中不乏作息不规律、缺乏长期生活目标的人群。他们或许在假期中追求高感官刺激,放纵自我,享受假期的每一刻。当假期结束,他们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时,便可能陷入收假症候群的困扰。这是一种生理节律与社会节律转换困难的体现。洪敬伦医师设计了一份简单的量表进行自我检测。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其中的三项症状并且持续时间超过两周,那么你可能正经历收假症候群的影响。这些症状包括假期结束后的失落感、不断回想假期美好时光、无法专注于工作、生活节律改变导致的失眠和疲劳等。
面对收假症候群,预防是关键。在假期即将结束时预作准备,保持平日的生活节奏和例行活动,避免过度放纵自己,都是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那些已经感受到收假症候群影响的人们来说,自我调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小处着手,慢慢找回生活节奏;规律作息和活动等都有助于稳定身心节律的规则性并回归正常生活。
摆脱休假症候群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调整心态。接受假期已经结束的事实,从心底里承认并接受这一点是走出低落情绪的第一步。接着要投入到当下的生活中去,细心观察并体验每一个时刻。同时也不必过于紧张或自责。只要积极采取行动调整自己的状态回归正常生活即可。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实用的方法如制定工作计划、规划社交活动等来逐渐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和工作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并逐渐找回原有的生活步调和工作状态。
随着假期的结束新学期的开始家长也需要开始为孩子准备开学事宜展开收心操了。除了孩子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