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周岁的小星,总是笑容满面,却突然之间频繁哭闹,伴随呕吐。家人初以为只是感冒,急忙给予药物治疗,但症状未缓解反而加重。情急之下,赶紧将小星送往医院。经过精密的B超检查,医生确诊小星患上了肠套叠。好在及时送医,经过空气灌肠治疗,小星的肠管得以复位,终于脱离了危险。
肠套叠这一病症,常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特别是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男孩和胖孩子更为多见。由于婴幼儿肠道发育尚不完善,加上系膜较长、易活动,以及肠蠕动不规律,容易发生肠蠕动紊乱。若受到不当的食物调整、环境气候变化、肠道炎症、蛔虫扰乱、毒素刺激、驱虫药物使用不当或腹泻等因素的影响,均可能诱发肠套叠。
早期肠套叠以空气灌肠为主要治疗手段。若治疗不及时,拖延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肠坏死、肠穿孔,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必须进行肠切除手术。家长们必须学会识别肠套叠的四大典型症状:
1. 阵发性腹痛:宝宝哭闹持续3至5分钟,间歇10至15分钟,疼痛时伴随屈膝缩腹、面色苍白、手足悸动、出汗等症状。
2. 呕吐:腹痛发作后不久便发生呕吐,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可能带有胆汁,晚期则可能吐出粪便样液体。
3. 血便:病初时可能有一次或两次正常大便,随后排出含血和黏液的粪便,类似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至12小时出现这种特征性果酱样大便。少数婴儿就诊时无明显血便,但肛门检查时可见手套上染有血迹。
4. 腹部肿块:由于肠管发生套叠,局部隆起形成肿块。早期可触及腹部肿物,晚期因脱水、电解质紊乱、腹胀、休克甚至腹膜炎等原因,腹部肿块反而不易察觉。
面对疑似肠套叠的宝宝,家长应尽早发现并及时就医。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早期就诊的患儿,95%以上可通过结肠充气或钡剂落肠治愈,方法简便,效果显著,且患儿无痛苦。如果超过48小时或出现危重症状,就必须手术治疗了。
在此提醒家长们,在没有明确病因之前,切勿轻易使用止痛药,以免误导医生诊断。肠套叠治愈后,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过多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进食时要定时定量,可尝试少食多餐。要给宝宝腹部保暖,防止腹部受寒,保护宝宝免受病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