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啸斋”——杨萱庭先生雅致的书斋,有幸一日拜访,我得以领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精神内涵。步入二楼的书房,古朴的史书架映入眼帘,架上陈列着三支特别的巨型毛笔——“遥望中天”、“唐都笔王”与“气贯九天”。正中悬挂的是杨先生所书的《百寿图》,各种字体汇聚一堂,无不展现出先生的书法功力、成就及修养。整个书房文雅古朴,翰墨之香四溢,静谧而祥和,这便是“静”。
书房的另一侧,刀架上摆放着一把红缨耀眼、锋利闪耀的长刀,旁边还有双股剑与九节钢鞭,这些武器似乎在诉说着先生对于武术的热爱与修炼。合目沉思,仿佛能听见耳边呼啸的风声,身手矫健,威武不凡,这便是“啸”。一静一啸,一文一武,相互映衬,形成了杨萱庭先生独特的书房文化。
杨萱庭先生深谙生活之道,他信奉“布衣暖,饭羹香,读书滋味长”。他认为,过于饱暖会使人产生惰意,要想学得深、学得进,应保持适度的饥寒。虽然现代生活已经没有了锥刺股、头悬梁的艰苦,但多读书、多学新知识仍是必不可少的。听他一席话,令人感叹不已,老人尚在学习,我们年轻一代更应奋力追赶。
谈及健康长寿与补品的关系,杨老认为补品并不能直接带来健康。尽管补品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富贵人家的宠物,但现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补品并非神乎其神。通过对百岁老人的研究,发现他们几乎不吃任何补品,而是依赖日常的五谷杂粮、萝卜白菜、鱼肉蛋奶等。杨老还特别提到了大葱的好处,认为大葱能刺激人体汗腺、促进消化液分泌,具有健胃功能。
除此之外,杨老还展示了他的书法艺术与武术修养。他曾书写了一个15米的巨字“鳌”,使用的正是那支重达40余千克的“气贯九天”毛笔。挥笔书写本身就是非凡之举,而杨老却能一气呵成,笔锋道劲有力,令人称奇。对于如何在宣纸上行走巨字,杨老回答以“精、气、神”,并解释他习文之际习武,是为了同步文武、以武扶文。艺术是相通的,剑法是立体的书法,而书法是纸面上的剑术。他在书法艺术和养生之道上并行不悖,二者相得益彰。
这次拜访让我深刻领略了杨萱庭先生的书房文化、艺术修养以及养生之道。他的“静啸斋”不仅是一个书房的斋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