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门诊接诊的出血热病例数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专家介绍,出血热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误诊。
“出血热”的潜伏期通常为7到14天。秦科长指出,出血热是一种由携带汉坦病毒的鼠类引发的传染病。在烟台,出血热的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当前正是疫情高发季节。特别是在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等老鼠活动频繁的区域,该疾病更为常见。
出血热主要通过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多种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其早期症状包括发烧、全身酸痛、食欲减退等。典型病例则表现为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红、颈红、前胸红)、酒醉貌、出血、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和肾脏损害等。典型的病例会经历五个临床阶段: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专家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出血热发病之初与感冒非常相似,容易让人误解。当身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接受诊治,以免延误治疗。
为了预防出血热,市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防鼠、灭鼠是预防出血热的最主要措施。可以使用粘鼠板、鼠夹和鼠药等多种方法。避免在野外露宿,不在草堆、草丛中躺卧休息。在临时居住的地方,要睡在离地面较高的床上或木板上。要避免直接接触老鼠,不食用被老鼠接触过的食物,不使用被老鼠粪尿污染的用具。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环境,院内少堆放柴草杂物等也是预防出血热的重要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浴更衣、勤晒被褥,饭前便后洗手等。如果被老鼠咬伤或经常暴露在鼠类活动频繁的地方,应及时接种出血热疫苗进行预防。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远离出血热的威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控制出血热的传播,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