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面临着一场严峻的健康挑战,慢性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已达2.6亿之巨,且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卫生部等15部门于5月21日联合发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这份规划明确指出了“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遏制慢性病的高发态势。
规划旨在完善覆盖全国范围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以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规划也强调了构建社会支持环境的重要性,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情况的发生,控制由慢性病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
到2015年,我们设定的目标包括:使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到50%以上,35岁以上成人的血压和血糖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50%。全国人均日食盐摄入量将降至9克以下,成年人吸烟率降至25%以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将达到32%以上。在控制肥胖率方面,成人肥胖率将控制在12%以内,儿童和青少年则不超过8%。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将达到40%,管理人群的血压和血糖控制率也将达到60%。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幅度将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将在30%的癌症高发地区开展重点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将覆盖全国50%的县(市、区),而营养状况监测将覆盖全国15%的县(市、区)。
为了有效实施这些目标,规划要求建立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将促进全民健康融入各项公共政策。要求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建立目标责任制。还将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
面对慢性病的严峻挑战,我们应当加大防治力度,确保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构建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