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亚市举办的“生命科学新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进展”论坛上,中国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刘秀梅针对即将实施的速冻食品新国标发表了重要观点。她强调,新国标的要求将更为严格和深入。
刘秀梅表示,在制定新国标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人们的健康。她也关注到了传统民族企业的正常发展。她指出,如果采取零风险的严格标准,虽然确保了食品安全,但企业成本会大大增加,最终也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她认为,国内的标准制定没有必要过于严格于国际标准。
据新华社三亚11月26日电报道,自12月21日起,新的速冻食品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其中,最受公众关注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标准将由不得检出调整为限量检出。针对这一变化,刘秀梅在论坛上表示,公众不应仅仅关注数字上的变化,更应关注新国标制定过程中采样量的扩大。
刘秀梅指出,虽然新国标在数值上似乎有所放宽,但这并不意味着标准的降低。实际上,根据国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限量的规定以及其在食品中的危险度研究,国内公布的新国标实际上是进步的。她解释说,过去由于检验技术的限制,即使想设定具体的数值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过去在制定原国标时,国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以及对国际上微生物控制的动态未能紧密跟踪。
在修订新国标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研究工作。刘秀梅强调,对于速冻食品在零下18摄氏度的保存条件下,菌量不会继续繁殖,也没有条件产毒。在这种情况下,一定量的范围当中对人体是安全的。
她还指出,公众应该更加关注采样量的扩大,而不仅仅是关注具体数值的变化。现在国内必须采集五件样品进行检测,而且五件里只允许一件在可接受范围内超出标准。这种新的采样方式使得标准更加严格、科学和公正。新国标是在充分考虑人体健康和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