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是一种由毒蛇的毒腺所分泌的半透明粘稠状液体,内含多种有毒成分,如神经毒、心脏毒、细胞毒、出血毒,以及蛋白质、多肽类和多种酶等,呈微酸性。当毒蛇咬人后,这些毒液通过排毒导管、毒牙及伤口,迅速扩散至全身,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面对这种情况,现场急救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迅速排出毒素并防止毒液的吸收与扩散。
被咬后务必保持冷静,避免紧张情绪导致乱跑奔走求救,这样只会加速毒液散布。在保持冷静的尽可能辨识咬人的蛇的特征,这对于后续治疗有所帮助。伤者应避免使用酒、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紧接着,应立即进行缚扎处理。用止血带在伤口近心端上五至十公分处进行缚扎,若无止血带,可用毛巾、手帕或撕下的布条代替。扎敷时要注意力度,不宜过紧,应能通过一指。其目的是为了阻止静脉和淋巴回流,而不妨碍动脉流通。每两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放松一分钟。在缚扎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伤处肿胀情况,如果肿胀迅速扩大,可能说明缚扎过紧或时间过长,需要及时调整。
随后,要进行伤口处理和排毒。首先用生理食盐水、蒸馏水或清水清洗伤口,然后用消毒刀片将伤口切开成十字型,以吸吮器将毒血吸出。施救者在操作时应避免直接以口吸出毒液,以防口腔内有伤口而引起中毒。可以口服蛇药片或在创口四周涂抹蛇药片糊,以缓解症状。
除非能够确定咬伤的是无毒蛇,否则都应视为毒蛇咬伤,并立即送往有血清的医疗单位接受进一步治疗。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严格按照急救步骤进行操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毒液对身体的伤害。
面对毒蛇咬伤,正确的现场急救至关重要。通过保持冷静、缚扎、伤口处理和及时送医等步骤,可以有效地排出毒素、防止毒液扩散,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伤者的配合,也需要旁人的冷静施救。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毒液对身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