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逐渐变暖,适宜野生菌生长的季节也悄然而至。在这个时节,我们有机会在野外见到各种各样的菌类。专家提醒,乱食野生菌具有很大的风险。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美食时,我们必须谨慎分辨哪些菌类可食,哪些带有剧毒。
昨日,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的50名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二学生,有幸参加了由省微生物研究所举办的交流会。会上,专家详细介绍了广东地区常见的剧毒蘑菇种类,并特别强调了误食毒蘑菇的严重性。这些学子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更有机会亲身参观“蘑菇工厂”,一竟。
当天,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广州科学城的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类生产基地。他们走进了GMP标准厂房,参观了菌种保藏室、生产车间以及研发中心。特别是在“南方食用菌育种示范中心”,他们看到了许多精心培育的菌种,如草菇、蟹味菇和猴头菇等。这些菌种被安置在可调控温湿的小房间内,获得了精心的照顾。学子们连声赞叹这些植物的优越待遇。
这次交流活动是广州市青年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与香港教育署组织的长期合作项目之一。除了理论学习,学生们还有机会亲身体验和实践,深入了解菌类的生长环境和培育过程。
针对如何辨别菌类以及哪些菌类可食的问题,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泰辉博士强调,目前广东发现的毒蘑菇种类超过100种,每年发生的蘑菇中毒事件多数与市民误采误食有关。春天是蘑菇生长的季节,也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仅仅依靠一些传统的土办法辨识蘑菇是不可靠的。要辨别毒蘑菇并没有简便的方法,关键在于普及蘑菇知识,让市民认识各种蘑菇。
专家提醒,春季的菌类因高蛋白质、低脂肪而成为当季的理想食品。猴头菇、茯苓、灵芝、香菇、木耳等菌类都具有护肝养胃的作用。广东地区最常见的两种剧毒蘑菇是绝对不能食用的。我们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美食时,一定要保持警惕,谨慎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