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香港中医药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药物招标和中药发展问题发表了深刻见解。
钟南山院士对目前药物招标的现状表示担忧。他认为以价格为基本杠杆的招标方式存在极大风险。特别是在中药领域,如果招标价格连成本都不够,那么实际制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药物质量。
钟南山以中药板蓝根为例,指出全国众多厂家都在生产板蓝根,而“白云山”的板蓝根因其质量口碑好而成本较高。他强调,在药物招标过程中,不应仅看重合格认证,而应全面衡量药物成本和质量。一味的追求低价可能会导致优质药物生产企业受损,从而影响整个民族药业的发展。他建议邀请专家和业内人士根据成本制定合理的价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竞标。药物招标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健全。
对于发改委连续28次降价但市民仍感觉不到的现象,钟南山认为这仅仅是形式上的降价。药物价格虚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环节过多。他表示,他正在开展一项搜集工作,了解哪些临床急需的药物已经无人愿意生产,例如碳酸氢钠等无利润的药物已被市场淘汰。他希望这些情况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确保这些药物能正常生产和使用。
钟南山还谈到了中药在欧盟的准入问题。过去七年,无一例中药通过欧盟药品注册。他认为西方不接受中医更多是因为对质量的担忧,而非对其有效性的考虑。他透露,正在开展一项研究发现板蓝根所含有效成分能保护人体细胞不受病毒侵袭,可能存在类似抗生素的作用。但钟南山也强调,中药要获得更广泛的接受,必须走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的道路,这是中药发展的必经之路。
钟南山院士的见解深刻而富有洞察力。他的观点和建议对于推动中药的发展和改善药物招标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的研究不仅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全球范围内的中医药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