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微微健康网报道,根据央视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其休闲时间被压缩在短短的3小时以内。其中,有高达8%的人群表示自己的生活节奏过于紧张,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而那些能够享受到超过5小时休闲时光的人群,占比更是不到7%。这一调查结果引发了人们对“休闲病”的担忧。
昨日,央视财经频道以“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日”的形式,发布了《CCTV2011-2012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结果。调查发现,许多上班族的生活状态仿佛陷入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早晨六点便匆匆起床赶车上班,直到晚上八点多才能回到家中,甚至周末都难以避免加班。这样的生活方式,不禁让人担忧是否患上了“休闲病”。
在短暂的休闲时间里,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似乎都离不开上网和看电视。据调查结果显示,这两大活动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首选。在闲暇经济学研究的视角看来,这些相对被动型的休闲活动,若成为主要的休闲方式,可能会抑制人们的效率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当一种社会现象中,人们的休闲活动变得单一,且以这种被动型活动为主时,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休闲病”。
相关专家对此表示,要摆脱休闲病,我们需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建议我们不应一天12个小时都坐在电脑或电视机前。散步、打球等运动方式都是很好的选择,可以让人们从沙发上站起来,焕发精神。我们也应该关注那些被称为“中间人”的人群。他们构成了社会的一大群体,对生活的感觉是“一般”,每天有1到3小时的休息时间,偏爱电视和网络。他们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随着收入的提高,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消费和投资,参与更多的经济活动,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他们对于一些公共事务的热点事件似乎并不太关心,而是更加关注物价上涨和房地产调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