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北京报道,高考序曲在6月7日这天奏响。面对疫情带来的重重考验,今年高考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应对。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消息,全国共设立常规考点7753个,常规考场33万个,为应对疫情特殊情况,各地还灵活增设了备用考点与考场。特别针对涉疫的考生,更是精心安排了“医院考场”、“隔离点考场”以及“重置考点”,确保每位考生都能顺利参加考试。
北京、辽宁、四川等地为12名阳性考生在方舱医院提供考试服务,全国范围内为集中隔离的120名考生设置了隔离点考场,还为700余名处于封管控区的考生安排了特别的重置考点。这一切的背后,无不体现出国家对于高考的深切关怀与全力以赴。
直至5月下旬,仍有部分考生因各种原因滞留外省。各地教育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精准摸排人数,精准掌握情况,全程动态管理。对于每一位滞留考生,“一对一”、“点对点”的联系,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返回。全国范围内共有102万监考及考务人员,更有充足的备用监考人员作为后备力量。
为了确保高考的公平公正,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可谓下足了功夫。从试题的命制、印刷、运送、保管等各环节,都加强了监督检查,人防、物防、技防多重防线,严防作弊行为。针对新形势下的手机作弊问题,更是严格考生入场检查和考场监考,推行手机集中管理,保障屏蔽设备正常运行。山东、吉林等地采用安检门实现无声入场,河南等省份实行“指纹证件人脸三对照”,加强身份验证。诚信考试教育也融入到了考生的报名、考试全过程。
在疫情防控方面,今年高考更是做到了强化精细服务。针对健康信息查验可能出现的问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指导各地运用大数据提高效率。比如浙江实行的“六码合一”,一次通过,大大提高了效率。
更有温度的举措体现在对特殊考生的关怀上。为5个省的8名盲人考生单独命制盲文试卷,为万余名残障考生提供便利。对入场时健康信息异常的考生,采取多次体温检测、快速核验等救济措施,先安排考生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考试后再根据卫健部门指导进行分类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考生生命安全,当地迅速行动,将考点平移至备用考点,确保418名考生顺利开考。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近期遭遇强降雨,对考生出行造成影响,但各地提前应对,今天上午这些地区的语文科目考试也如期进行。
高考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更是国家对于每一个学子的深情关怀与期待。在这特殊的时期,更显得弥足珍贵。祝愿所有考生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为自己的未来书写美好的篇章。流产网祝愿每位考生顺利过关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