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新华社的报道,向我们展示了教育领域一项备受关注的议题。
在浙江省刚刚结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中,英语成绩的公布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考生和公众对英语高考成绩提出质疑,反映成绩与日常表现存在较大差距。尤其令人费解的是,满分150的考试中出现了152分的高分,甚至作文成绩也出现了负分和较大差距的情况。
针对这些争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迅速回应,详细解释了背后的原因。原来,浙江省的高考英语科目每年有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作为最终的高考成绩。在这次考试中,部分试题相较于去年难度有所增加。为了保证不同次考试之间的试题难度大体相当,浙江省招委决定对难度较大的部分试题进行难度系数调整,并实施加权赋分。
浙江省考试院的及时回应值得肯定,但公众对此解释仍存疑虑。加权赋分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平,为何在实际操作中会给考生带来不同的感受?
说到加权赋分,其实是一种根据各部分重要性赋予不同权重的评分方法。在很多学校的期末成绩单上,成绩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此次加权赋分的实施,其背景是为了调整因试题难度差异带来的不公。在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选取两次考试中较高的一次记入高考成绩,且成绩在两年内有效。这意味着,如果某次考试难度较低,对于复读生来说就更有优势,可能对新生造成不公平。
加权赋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给同一批次的考生带来新的不公。一张试卷中每个题目的分值本是固定的,突然改变其中某些部分的权重,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最终得分。如果因为试题难度大就降低其权重,那么优秀学生可能会因此失去本应得到的分数。
这种做法似乎有违最初的考试规则,对于公众来说,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需要更详细、更深入的解答。关于为何会出现负分和超过满分的特殊情况,是否反映出权重设计的不合理,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试院给出明确、细致的回应。
新高考改革期间出现争议是很正常的现象。但相关方面应积极正视这些争议,不能因“麻烦”而回避。只有坦诚面对问题,共同寻求解决办法,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争议,推动新高考改革的成熟与进步。毕竟,每一次的改革都是在不断与修正中逐渐完善的。期待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能更深入地解答公众的疑惑,为高考改革的平稳推进贡献力量。安复生(教师)撰写的这篇分析文章希望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