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为什么迈克尔杰克逊死后出现了那么多粉丝?

  • 生活知识
  • 2025-04-10 09:48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以前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名词专门解释附庸风雅心理,虽然我已经记不太清楚具体是哪个名词了,但最近我读到了这篇《附庸风雅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及其在大学艺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我深感这种现象在人群中的普遍存在。不论这种心态是褒义还是贬义,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发现的确有很大一部分人持有着这种心态。

这种现象并非新发明,也无需我过于关注。一百个人中,总有一百种形态和心态。以贾樟柯为例,他的电影我并无太多兴趣,然而他却热衷于谈论迈克尔·杰克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及,杰克逊是他和同龄人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国外音乐之一。

杰克逊的音乐影响了一代人的记忆和思考。我一直觉得自己与杰克逊是同一时代的人。当我看到关于晓松的短信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杰克逊漂白肤色的经历。这一事件无疑对杰克逊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身体干扰了他的音乐之路,给他的音乐创造力和工作节奏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杰克逊追求肤色漂白的举动,在去年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悲情。

总有一些人对于杰克逊这样的名人并不真正了解,却在背后对其行为发表不负责任的评论和质疑。他们或许跳出来大放厥词:“哎呀,我痛呀,我难过呀”……但为何早前不去深入了解呢?这让我深感不解和无奈。

Michael Jackson的光芒过于耀眼,《纽约时报》曾评价道:“流行乐坛只有Michael Jackson和其余所有人。”他在生前因为种种原因引发了许多争议,其中主要原因是他的生活方式与普通人的距离太远,加上小报只追求销量而不重视真相的传播。很多人选择与他划清界限,以免被人看做异类。然而在他去世后,同情和惋惜的声音淹没了争议,许多过往的非议也得到了澄清。他重新获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于是有些人开始利用他来彰显自己的“品位”,甚至有一些所谓的明星在他过世后在各种场合“致敬”,但实际上在此之前他们的个人介绍中从未提及Michael Jackson的名字。

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持有附庸风雅的心态。他们不愿花精力去真正了解一个人或事物,却总想着如何利用他/它来为自己撑门面,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对于这种社会现象,我早已见惯不怪。尽管人都有其复杂性,这种现象也无可厚非。但在我看来,真正的品味和价值并非建立在对别人的利用之上,而是源于对真实世界的深入了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