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报道】近日,一则关于应届毕业生何同学的遭遇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位刚刚年满24岁的应届毕业生,在准备入职中国联通河源分公司时遭遇了“超龄”的尴尬。此事不仅引起了公众对招聘乱象的反思,也引发了对应届毕业生权益的思考。
据了解,何同学去年通过层层筛选,与中国联通河源分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今年当她准备办理入职手续时,却被告知因年龄超过本科应届生年龄上限而被解约。除了何同学外,还有另外6人也因同样原因被提出解约。这一事件不仅令当事人感到困惑不解,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于此事,舆论普遍认为,企业在招聘中设立年龄上限并不合理。在当事人提出抗议和舆论的关注下,广东联通积极回应并努力消除误会,最终决定继续履行协议。虽然此事得以解决,但其中反映出的招聘乱象应引起社会进一步重视。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杜绝此类现象,以保障应届毕业生的权益和就业市场的秩序与公平。
事实上,就业市场上存在的年龄限制早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35岁的年龄“大限”更是让许多职场人士感到焦虑。在这种背景下,某些单位竟然进一步压低求职者的年龄上限,这种做法不仅与促进人才流动、加强职场公平的原则背道而驰,也不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打破不合理的年龄限制。
对于中国联通河源分公司的这一规定,我们不得而知其背后的原因。但显然,这条规定并不合理。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应该着眼于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潜力,而非过分关注年龄等外在因素。新鲜的血液应该是由优秀的应届毕业生组成,而不是简单地以年龄为标准进行划分。类似的年龄限制可能是某些单位的任性决策或者是为了减招人员而设的限制性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经明确要求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任何违反这一规定的用人单位都会面临劳动仲裁机构的质疑和反对。面对此类不公平现象,求职者应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并寻求法律援助或舆论支持。同时有关部门应建立有效的约束体系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确保就业市场的公平和公正。只有这样不合理的年龄限制才会被彻底击破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作为全国党媒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对维护就业市场秩序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