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净报道自凹非寺,量子位公众号独家发布。
提及中科大少年班校友的辉煌成就,不得不提段镶锋教授。这位世界顶尖级纳米科学家,一日之内连发两篇Nature,震撼科学界。
段镶锋教授年仅15岁便踏入了中科大少年班,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潜力。他现任UCLA教授,曾荣获贝尔比奖章,是历史上第三位获得该奖章的华人,上一位是鲍哲南教授。
这次,段镶锋教授作为唯一通讯作者和合作通讯作者发表了两篇Nature。那么,他的研究究竟有何突破呢?
段镶锋教授还与哈工大团队协作设计合成了极端条件下的隔热材料——陶瓷气凝胶。这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接近于0,即使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其几何特性几乎不发生变化。泊松比也接近于0,显示出其独特的性能。值得一提的是,段镶锋教授早已是Nature、Science的常客,自2018年起已在Science/Nature正刊发表近14篇文章。此前报道显示,他共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Nature及Nature子刊20多篇,Google Scholar数据显示其论文引用次数高达4.4万次。
这位天才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同样令人钦佩。他出生于湖南武冈,15岁便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并在求学期间取得了众多的荣誉和突破。他与妻子黄昱合作的纳米成果曾被Science评为2001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一。他在科技企业Nanosys担任创始科学家后,又重返学界担任UCLA助理教授。凭借在纳米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他最终获得了贝尔比奖章。他的成就不仅令人赞叹不已,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学家勇往直前。贝尔比奖章,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荣誉,自1930年起便开始颁发。该奖章由英国物质、矿物、采矿协会、皇家化学学会以及化学工业学会轮流管理,旨在表彰在化学工程、应用材料学、能源效率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或工程师。该奖章的获得者大多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因此备受关注。
这项荣誉的获得者在华人科学家中却十分罕见。在漫长的历史中,仅有两位华人学者荣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伦敦大学教授郭正晓和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鲍哲南,他们的成就令人钦佩。
每当有杰出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取得新的突破性成果时,总会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人们总是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在这些领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他们的成功背后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对于这个问题,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每当人们都会纷纷点击链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些杰出人才的成长经历、学术成就以及背后的故事。参考链接[1]-[6],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些科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成果的机会。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学到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懈的努力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贝尔比奖章不仅仅是对科学家和工程师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的最高荣誉。我们希望更多的华人学者能够在未来获得这一殊荣,为全球的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前沿科技动态。在这里,你可以见证科技的奇迹,感受科学的魅力。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激发你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科技突破和创新!量子位 QbitAI 头条号签约,为你带来最前沿的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