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作者杨舸,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近日,《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筹建国家老年大学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决策反映了我国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转变,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举措。
进入“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世界老龄问题大会提出的“积极老龄化”理念,强调了健康、参与和保障的三重含义。老年教育在这一理念下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助于满足老年人口社会参与、获得尊严和自我实现的基本需求。老年教育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参与的技能支持和知识保障,更是终身教育体制建设的重要提升环节。
从现代老年教育的兴起,到我国创立第一所老年大学,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我国老年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教育机构数量庞大,学员人数超过千万。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兴起也极大提高了老年人获取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和可及性。
当前,老年教育的供给多元化和需求导向逐渐成熟。教学内容已经从休闲娱乐向知识技能型转变,金融理财、数字技术、电脑网络等课程逐渐成为热门。随着老年人逐渐适应新媒体,在线老年教育成为新趋势。大批创业企业开始进入线上老年教育领域,繁荣了老年教育市场。
我国老年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体系不完善、资源供给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部门应该继续促进老年教育社会资源的整合,加大薄弱地区的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推动老年教育及产业的繁荣。
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老年人维持智力、发展能力、保有兴趣和高尚品格,还能培养积极养老的信念和健康生活习惯,满足老年人精神层面的更高需求。老年人口作为劳动力及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是经济发展的宝贵生产要素。老年教育对于挖掘老年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同样具有正面意义。
《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期待着国家老年大学的建立能够推动老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光明网发布的这篇报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来审视当前我国老年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