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午后,我和小恩(化名)一同前往参观《计划生育巡回展览》。虽然我们没有门票,但在保安疏忽的短暂时刻,我们机智地溜了进去。
展览的首个部分主题为“我从哪里来”。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首次近距离观察到了放大的男女生殖器模型,深刻了解了自身性器官的内部构造。我被一幅达·芬奇的素描深深吸引。那是大师的手稿复制件,画的是一个男子侧面的解剖图,暗示了精液来源的神秘之处。虽然旁边有一大段解释达·芬奇手稿中人体生理认识的曲折历程,但我仍被大师拟人化的描述所吸引:“常常一个男人睡着,它却醒了;很多时候,男人醒着,它又睡了。”这种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让我感受到了勃起现象的微妙与复杂。
随着岁月的增长,我在某些尴尬的时刻突然勃起时,才深刻理解达·芬奇描述的深层含义。他的描述不仅有趣,而且反映了勃起有时并非人的意识所能完全控制的事实。这提醒我们身为男人更需要自持、自重、自制。
展览的主展区介绍了“计划生育的手段和方法”。我仔细研究了男女绝育过程的连环画片,尤其是男子的输精管结扎。图片描绘得形象生动,解说词得体而充满幽默感。在仔细了解器官内部的解剖与说明后,我对结扎手术有了清晰的认识,终于消除了过去的误解和担忧。
展览的另一部分是“优生优育”。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些装有各种胎儿标本的玻璃瓶。其中一只广口瓶里泡着的一串淡红的肉粒是“葡萄胎”的标本。其他瓶子里还有形态各异的胎儿,有的发育不全、周身扭曲,有的残缺不全。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让我深感生命的脆弱和遗传、环境的重要性。
多年后,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我和小恩重聚。他分享了一个故事:当他准备找对象时,二姨家的一个表妹对他有意。但想到我们一起看过的计生展览和那些怪胎标本,他选择了拒绝。他说:“要不是看过那个展览,我和表妹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怪物。”这个故事引发了大家的笑声和思考。
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每当遇到婚、育、性方面的难题,我总是尝试自己去解决它。尤其是当妻子几次避孕失败后,我果断地选择了做结扎手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烦恼。我对结扎手术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和健全的心理准备,这得益于少年时代观看的计生展览。
就我个人多年的体会而言,举办严谨科学又不乏现代艺术美感的计生展览是一种有效的普及方法。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通过参观展览引发思考,更容易形成积极健康的性心理,摆脱“性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的歪理影响,在人生道路上寻找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