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探寻
在探寻尿路结石的源头时,我们会发现多种因素在暗中滋生这一病症。除了营养不良这一常见因素外,下尿路梗阻、感染、膀胱异物以及代谢性疾病都可能引发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以及膀胱颈肿瘤等下尿路梗阻状况更容易诱发膀胱结石。而在膀胱内,导管、缝线等异物也可能成为继发性膀胱结石的核心。在埃及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甚至可以看到以卵为核心的膀胱结石。至于尿道结石,其病因则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尿道结石源于尿道狭窄、感染、潴留性囊肿等,而继发性尿道结石则是指结石先在尿道上方的泌尿系统中形成,然后排入尿道并停留。
二、发病机制详述
尽管上尿路和下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存在差异,但它们仍有一些共通之处。关于结石形成的基本理论多元且复杂,包括肾脏局部损伤、尿石成分排泄沉淀过多、抑制因素缺乏等理论。在尿路结石中,草酸钙结石在上尿路较为常见,而磷酸镁铵结石在膀胱结石中更为普遍。感染性结石的形成与细菌分解尿素产生的氨有关,这种氨导致尿液碱化,使尿液中的磷酸盐和尿酸铵处于过饱和状态并沉积。简单来说,尿液过饱和是尿石形成的能量来源,其化学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成核、生长、聚集和固相转化几个阶段。继发性尿道结石则是在泌尿系统其他部位形成后,排入尿道并停留在尿道的生理膨大或狭窄部位,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尿路结石的形成是一个多元且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