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这一常见病症,常常让人疲惫不堪,头晕目眩,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它的成因多元且复杂,既有先天性的贫血,也有慢性疾病的继发影响,尤为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面对众多原因导致的贫血,如何准确识别和诊断缺铁性贫血,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来了解一下铁颗粒幼细胞性贫血。这是一种因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使用障碍性贫血。它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尽管血清铁蛋白浓度增加,颗粒含铁黄素颗粒增多,但红细胞却无法有效利用铁元素。
地中海贫血则是一种具有家族史的溶血性疾病。患者的血片中可见大量靶红细胞,胎儿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A2含量增加。尽管铁储备不低,甚至常常增加,但红细胞依然面临缺铁困境。
再来说说慢性病贫血,这是由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铁代谢异常性贫血。患者常常表现出小细胞性贫血,体内铁储备虽然增多,但在利用上却出现问题。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等指标都会有所降低。
最后一种是转铁蛋白缺乏症,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先天性),也可能是严重肝病、肿瘤的继发症状(获得性)。患者表现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体内铁储备严重不足。先天性的患者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病,伴随发育不良和多器官功能受损。
缺铁性贫血的识别和诊断需要深入细致的过程。当身体出现贫血的症状时,我们应积极寻找病因,针对具体原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例如,缺铁性贫血就需要补充体内所需的铁元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对抗贫血,恢复健康的身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