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寻胸主动脉瘤的踪迹时,除了关注症状和体征,X线检查犹如一位静默的侦探,为我们揭示主动脉的隐秘变化。在后前位和侧位片上,主动脉影的扩张悄然显现,仿佛诉说着病症的存在。从阴影中,我们可以估算出病变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对病情有个初步判断。
透视下,动脉瘤的膨胀性搏动引人注目,但当瘤内出现血栓形成时,这一特征可能变得不明显。我们必须明确区分主动脉瘤与附着在主动脉上的实质性肿块,后者会引起传导性搏动。通过主动脉造影,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识别这两者(如图1、图2所示)。
超声心动图检查则如同一位细致的侦察兵,能够发现主动脉肿瘤的升高和病变部位的主动脉扩大。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也在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检查手段如同多双“眼睛”,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诊断病情。
谈及腹主动脉瘤的发现,有时是在腹部触摸到搏动的肿块后得知。但请注意,腹部触摸到的动脉搏动并不一定是动脉瘤的表现,因为正常的腹主动脉也是容易触摸到的。在腹部,若听到收缩期血管噪音,可能是由肾脏、、肠道膜等动脉的轻微狭窄引起的,并不一定意味着主动脉瘤的存在。超声检查在明确诊断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病例正是在常规超声检查中被发现的,使得该疾病的诊断和检出率远高于过去。
MRI检查与CT腹部超声在判断瘤体大小及其与肾动脉和髂动脉的关系上具有相似的价值,但MRI的主要缺点是图像分析费时且费用较高。主动脉造影有助于定位诊断,但腔内血栓形成可能会影响对其病变程度的评估。对于诊断不明确、肾动脉病变高血压患者、动脉瘤范围不明确等患者,仍推荐主动脉造影。
按结构分类,主动脉瘤可分为动脉瘤、假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动脉瘤的瘤体由动脉壁的一层或多层组成;假主动脉瘤则因创伤、感染等原因,血液溢出到动脉周围组织形成;夹层动脉瘤则是动脉内膜或中层撕裂后形成的。还有囊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等分类。主动脉瘤的类型多样,其成因也各异,如主动脉弓动脉瘤可能是先天性的,而主动脉窦的近端主动脉瘤则多由粥样硬化引起。
随着病情的进展,主动脉瘤可能面临破裂、附壁血栓形成和继发性感染等风险。这些并发症不仅使病情复杂化,还可能危及生命。及早发现、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医学的舞台上,胸主动脉瘤是一个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演员”。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手段,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它,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更要有坚定的决心和精湛的技术,以应对这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