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实习记者黄海蕾、实习生宋尚上,新闻记者孙雪梅):来自河北沧州的张女士近期经历了一段医疗插曲。她在一次洗澡时偶然发现左乳外侧长出一米粒大小的肿物,并在沧州市中心医院检查后接受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治疗。手术后的复查却让她倍感疑惑。她怀疑手术是否彻底成功,并向医院提出了质疑。昨日下午,医院对此做出了回应。
张女士的故事开始于今年八月底的一次偶然发现。她在洗澡时触摸到左乳外侧有一个米粒大小的肿物,触摸时还伴有疼痛。张女士心生疑虑,立刻前往沧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超声诊断结果显示左乳有一低回声结节。医生表示肿物倾向良性,并建议定期复查。为了安全起见,张女士决定寻求更多专家的意见。
不久后,张女士前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科就诊。医生在检查过程中确实触摸到了肿物,并建议手术切除以防止其恶变为肿瘤。次日的超声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该肿物被认定为良性。出于对美观的考虑,张女士选择了微创手术,并在10月14日进行了手术。手术由经验丰富的徐医生主刀,当天手术记录显示肿物已被完全切除,并进行了标本送检。
手术后的情况让张女士心生疑虑。在绷带拆除后,当她轻触左乳时,她惊讶地发现肿物似乎仍然存在。为了确认情况,她在术后第五天和第七天分别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和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进行了超声诊断。两家医院的报告均显示,张女士的左乳外侧依然有一大小相近的肿物。
面对这样的结果,张女士向医院提出了质疑并要求道歉和补偿。昨日下午,医院方面对此事做出了回应。他们表示,手术过程没有问题,可能是张女士的乳腺内本身就存在两个肿物。为了尽快解决双方的纠纷,医院同意退还张女士的手术费用。他们也表示愿意继续协助张女士进行治疗,并承诺会尽最大努力为张女士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医疗质量和术后服务的关注。希望医疗机构能够重视患者的疑虑和诉求,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也提醒广大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要保持警惕,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向医生反馈任何异常情况。
此事件也提醒了医学界,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医生们需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疗机构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应该建立互信关系,共同面对医疗挑战。在面对类似纠纷时,医疗机构应积极回应患者的诉求,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解决问题。患者也应理解医学的局限性,以理性态度看待医疗结果。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医疗事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