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广新闻的报道中,我国儿童用药问题凸显,由于儿童专用药品的短缺,孩子们在用药时常常被要求盲目比照成人标准减量服用。医学专家对此现象发出警告,简单地将成人药物“打折”使用的做法并不科学,呼吁尽快制定儿童药品的统一规划,鼓励药企研发和生产儿童专用药,以避免因服用成人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两倍,新生儿更是高达四倍。每年都有约三分之一的儿童因不良用药而失去生命。临床医生指出,许多儿童的疾病疑似与用药不当有关。儿童的肝、肾等器官发育尚不完全,容易使药物在体内积累,从而引发不良反应。令人痛心的是,因小病用药不当导致大病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有。
在某医院,一名因不当服用成人药物而住院的儿童案例令人揪心。因为病情需要,孩子的父母给孩子服用了诺氟沙星,但效果并不显著,随后加大药量。不久,孩子开始出现昏睡、四肢发抖的症状。检查结果显示,孩子是因为过量服用诺氟沙星而出现了药物反应。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恶化的儿童几乎每天都能见到。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儿童专用药物的缺乏。目前我国儿童药物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虽然常规药物如止咳、助消化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在关键的治疗药物方面,儿童版药物却十分稀缺。例如,面对越来越多的儿童心脏病、肝病等疾病,我们却只有成人药物可供选择,缺乏针对儿童的剂型。走访多家药店和医院后,我们发现,一家三甲医院的药房里,90%以上的药品都没有儿童剂型。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品,因为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只能将片剂研磨后分成多份使用。而针对儿童的免疫抑制剂、肿瘤药物等更是几乎无从选择。
我国儿童专用药物的短缺问题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对儿童药品的统一规划缺失,政策滞后;另一方面,药企缺乏社会责任感,研发水平有限。一位药企负责人透露,研发儿童药物面临诸多困难,如工艺复杂、成本高、利润低、周期长以及药物评价难度大等。更重要的是,在这方面的政策支持也显得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建议应制定儿童药品的统一规划,降低儿童药品研发审批门槛,并向有社会责任感的药企倾斜。国家药典也应补充儿童用药信息。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记者:任磊萍及河南台记者张颖凡与郑州台记者马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