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致书安陵君,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谦让回应,愿守先王之地,拒此大易。于是秦王遣唐雎赴秦交涉。
唐雎临危受命,抵达秦国。秦王以势压人,质问安陵君之拒绝,并轻视其以五十里地存在的理由。言辞之间,充满了王者的霸气与傲气。然而唐雎并未屈服于秦王的威势,他以冷静的头脑和锐利的语言对抗秦王的挑衅。
秦王以天子之怒威慑唐雎,声称怒发时伏尸百万,血流千里。然而唐雎反其道而行,提及布衣之怒,引出历史上的勇士之举,暗示自己将以同样的决心和勇气保护安陵。他的言辞犀利,气势如虹,让原本盛怒的秦王无言以对,不得不示弱。
在这场外交交锋中,唐雎展现了他不畏强权的勇气与智慧。他以布衣之怒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迫使秦王退却,保全了安陵的领土完整。这个故事不仅颂扬了维护尊严与国土的凛然气节,也揭示了强权在正义面前终将屈服的深层寓意。
秦王的傲慢与霸道,在唐雎的冷静与智慧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而唐雎的临危不乱,以理服人,更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外交家的胆识与智慧。这场外交交锋,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