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疫情高峰,社会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应对新增感染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上。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专家给出了专业的解答。
面对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的发烧症状,我们不必过于恐慌。如果出现发烧、咳嗽、咳痰、咽痛、咽干等症状,可以对症用药。当体温低于38.5℃时,可以通过增加饮水、物理降温等方式缓解;体温高于38.5℃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以使用退热药。但需注意,使用退热药时要遵循用药次数和剂量,避免与含有退热成分的药物联合使用,选择单一药物即可。
感染后如何更好地康复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致病力下降,大部分感染者都可以居家监测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无力、疼痛、嗅觉味觉减退等功能障碍,大多会随着病情好转而缓解。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则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
感染期间,合理安排休息非常重要。特别是当体温超过38℃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时,应以休息为主。体能有限,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例如,在高热期退热时间段内完成必要的生活任务后,应立即继续休息。
那么,如何判断居家患者症状加重需要尽快就医呢?专家提醒,出现呼吸困难和气短、药物治疗后仍然持续发烧、原有基础病加重、儿童出现嗜睡、呕吐、腹泻、拒食以及孕产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或胎动异常等情况,都应及时就医。
有呼吸疾病的患者感染后需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
面对疫情高峰,我们要保持冷静,科学应对。遵循专家的建议,合理处理感染后的症状,做好康复工作,并及时就医。让我们携手共同抗击疫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