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流传的养生谚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揭示了散步对于健康和长寿的积极影响。中医专家指出,饭后的行走方式与时间都有讲究,正确的做法能够助益脾胃消化功能,达到养生效果。
饭后缓行被视为“以动助脾”的养护方法。脾胃为后天之本,与健康长寿息息相关。孙思邈、曹庭栋等历代养生家都强调了饭后散步的益处。进食后,若立即卧床休息,不利于消化;而食后急行则会影响血流分布,不利于消化吸收。饭后缓缓活动,有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
专家提醒我们,所谓的“饭后”并非指饭后立即散步,而是指在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食饱不得急行”,缓步而行才是关键。部分人群如肝病患者、冠心病患者等并不适合饭后百步。
西医专家也指出,“饭后百步走”并不适合所有人。对于平时活动较少、长时间伏案工作或形体较胖、胃酸过多的人,饭后散步有助于促进消化和吸收。但至少应在饭后20分钟后再开始散步。体质较差、患有胃下垂等疾病的人以及心脑血管病患者,饭后不宜立即进行活动,可以选择休息后再活动。
冬季气温较低时,餐后室内外温差大,若匆忙外出散步,可能引起风寒头痛或加重心脏的供血负担。饭后适当、闭目养神一段时间后再活动较为合适。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专家,都提倡在饭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散步,且步伐应缓慢,不宜急躁。正确的做法对于健康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