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流转,到了2024年7月,台湾地区的所谓“邦交国”名单上的国家数量已经锐减至仅存的12个。这一显著变化始于洪都拉斯在2023年3月的重大决策——决定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转而与中国大陆建立正式的外交联系。这一行动象征着台湾的“邦交国”数量进一步下滑。
让我们仔细审视这十二个名字,它们目前仍然与台湾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外交关系”:
巴拉圭、图瓦卢、马绍尔群岛、帕劳、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圣基茨和尼维斯以及伯利兹,这些名字来自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各个角落。斯威士兰,一个非洲国家,也在名单之列。海地以及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同样维持着与台湾的某种外交联系。而梵蒂冈,这个与中国大陆有着特殊宗教关系的欧洲小国,更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特殊案例。
关于这些关系的背景,有一些值得的深层次原因。洪都拉斯选择与台湾断交,背后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大陆的经济影响力,并基于对国家发展利益的深思熟虑考量。中国大陆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和双重承认,并努力压缩台湾的“国际空间”。而台湾当局因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紧张,也使得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变得更加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梵蒂冈作为台湾的“邦交国”之一,与中国的关系复杂且微妙。尽管中国大陆与梵蒂冈并未正式建交,但双方在主教任命等问题上展开对话,未来的关系变化可能对台湾与梵蒂冈的关系产生影响。国际社会的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和日本等,虽然与台湾保持着非官方的经贸文化联系,但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的“邦交国”多为小国,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经济援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未来仍有可能发生变动。
在这一系列的国际关系中,各方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未来的发展如何,尚无法预知,但无疑,这一话题将继续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