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口口声声(口口聲聲)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不停地陈说、表白或对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这个词语富有生动性和形象性,给人以强烈的语言感受。
在古老的戏曲剧本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个词语的运用。比如在元代的杨梓《豫让吞炭》中,豫让离去时口口声声说要报仇,那种坚决和执着的态度通过这一词语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里,朱源听到船头与岸上两个汉子的争吵,只听得他们口口声声地说着,让人立刻能感受到当时紧张的气氛。
在现代文学作品里,这个词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红楼梦》中,王夫人听到有人口口声声要出家,感到家运不好,这一情节通过口口声声这一词语,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情感的波动。在郑振铎的《黄昏的观前街》里,有人不停称呼苏州为东方的委尼司,也运用了这一词语,使得描写更加生动鲜明。
除了上述的用来形容不停地说陈说、表白之外,口口声声还可以用来形容不住地说话或歌唱。比如在元代的关汉卿《调风月》和张可久的《折桂令·酒边分得卿字韵》等戏曲作品中,都有这样的用法,使得描写更加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口口声声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无论是在古代戏曲还是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让读者或听众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态度,增强文艺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