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樱花盛开的季节,张瑞敏,这位海尔集团的灵魂人物,在美国罗斯福纪念公园沉思。瀑布般的水流声与罗斯福的名言共同诉说着对未来的展望。历史与现在的交汇点,就在那个春意盎然的三月。
十四年前的回忆如昨日事,张瑞敏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电影放映厅中,引起现场观众深深的共鸣。那是海尔从小白干路的厂房起步的岁月,执着于冰箱制造的七年,也是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海尔虽规模不大,但已经显露出领军企业的风采。面对社会的各种声音,海尔勇敢地迈向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谈及那段历史,GE公司的考察之行显得尤为关键。他们在青岛的工厂见证了海尔的蜕变。那时GE的高管们看中了海尔的产品质量和张瑞敏的领导才能,他们抛出了诱人的合作条件和天价年薪,但张瑞敏却拒绝了诱惑。他坚定地引用了罗斯福的名言来回应对方的疑虑:“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种坚定的信念与傲骨让人为之动容。
时间流转到2016年,张瑞敏在美国GEA的大会议室里发表演讲,背景是海尔成功收购GEA。这不是一个传奇故事,而是中国企业崛起的真实写照。电影《首席执行官》将这段历史演绎得淋漓尽致,这部由吴天明导演的作品深深打动了中国人。电影的拍摄过程艰辛异常,它没有商业大片的繁华场景和资源赞助,但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真实与情感。
吴天明导演是中国电影界的巨擘,他的代表作如《人生》《百鸟朝凤》等作品都展现了他的卓越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当他第一次走进海尔时,被海尔的企业文化深深吸引。他看到了张瑞敏将一个小厂变成家电王国的壮丽历程,他对海尔的执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震撼。尽管初次接触时张瑞敏婉拒了他的拍摄计划,但吴天明并未放弃。他用两年的时间深入体验生活,参观多个海尔工厂,查阅大量资料,最终完成了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吴天明——致敬电影大师,致敬中国企业英雄张瑞敏
在光影交错间,主演马跃向电影大师吴天明提出了心中的疑惑:“为何选择如此艰难的道路,坚持拍摄?”吴天明深情地回答:“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一种精神支撑。我不是大师,但我心中怀有敬意。张瑞敏,他是一位企业界的英雄,我要向他致敬,因此我选择艰难前行。”话语间,饱含了这位电影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回忆的涟漪在时光中荡漾,十五年后的今天,马跃再次提及这段对话,手中的鲜花仿佛承载了岁月的记忆,献给了张瑞敏。紧紧相拥的瞬间,情感的潮水涌上心头。
时光荏苒,张瑞敏面对熟悉的电影情节几度泪目。他敬仰吴天明那份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感激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吴天明,这位懂他、懂海尔自强不息、拼搏不止精神的人,对他的影响深远。
影片播出的十五年里,不仅在中国,还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日本企业人士表示:“我们看到这些电影,看到我们自己身上曾经拥有的精神,为何现在我们失去了这些?”海尔的成功实践了电影《首席执行官》中的主题——中国人的自信与实力。
在4月8日的现场,人们热切期待拍摄第二部《首席执行官》,让企业家精神在荧幕上继续发光。电影人们希望接过吴天明的接力棒,用经典之作振兴中国电影。张瑞敏在现场并未立即回应拍摄第二部的提议。不是因为他低调,而是因为那位最懂他的导演已经不在。质疑声一直伴随着海尔的发展,但张瑞敏始终坚定前行。
吴天明从不拍摄商业片,《百鸟朝凤》是他的遗作。他未等到电影上映就离世了,但他留下的作品都蕴含着一种中国人的精神。正如《首席执行官》所展现的,是中国人的坚韧与毅力。吴天明曾言,是中国人的精神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如今社会浮躁,关注中国文化是中国发展的方向。
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互联网时代下,每个人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是否像吴天明一样理解张瑞敏的梦想?我们是否也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张瑞敏多次前往美国,不仅是为了交流,更是为了寻找新的灵感和机遇。他在斯坦福大学的讲课展示了中国创新企业管理理念的魅力。
当全世界似乎都在追随美国的管理文化时,张瑞敏却看到其背后的疲态和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他提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为什么不变?”呼吁企业不断创新,迎接挑战。他的话让人深思:我们每天都在做什么?我们能为国家创造什么价值?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