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及庭前会议中的否认与门锁争议
在时间的漩涡里,一场关于门锁的争议在公众视野中持续发酵。回溯至2020年11月的第二次庭前会议,刘鑫通过其代理律师坚决主张:“我并没有迅速锁门。”同时声称,“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我锁了门。”这一表态,显然为其在此事件中的立场划定了基调。
回溯至事件发生的那个时间点,即2017年案件审理期间,刘鑫在法庭上的言辞令人印象深刻。他对着法庭深情地喊出:“阿姨,我真的没有锁门。”并表示,当时仅听到门外的打斗声,但未亲眼看到具体情况。这样的表述,无疑给整个事件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关于门锁的状态,双方各执一词。江歌的母亲江秋莲坚信是“门从内部被反锁”,而刘鑫一方则坚称是“门从外部上锁”。这两者的陈述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面对这样的争议,日本警方曾对刘鑫发出指令:“锁门不要出屋”。刘鑫对此的解释是,这个指令是在事后,根据警方的建议执行的,与案发时是否主动锁门并没有直接关系。
案件的证据与争议焦点紧密相连。报警电话的录音中,刘鑫的声音曾喊出:“把门锁了,你不要骂了”。这一表述是否指向陈世峰,仍存在争议。陈世峰的律师曾推测刘鑫知晓门外的状况,但这一推测并未获得直接证据的支持。
舆论与道德争议如影随形。部分声音认为刘鑫出于自保的本能可能说了谎。但从法律层面来看,并未认定其锁门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在最近的民事判决中,虽然刘鑫未因锁门行为直接受到刑罚,但其行为被认为“违反基本道义”,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如今(2025年3月),案件的核心争议仍聚焦于门锁状态的关键证据缺失,以及双方对案发细节的陈述差异。这场关于生与死、关于真相与谎言的争论,仍在继续。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庭审、每一声呼喊,都在试图揭开那个深夜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