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极端高温干旱下的隐秘古迹现形记
随着今年夏天全球持续的高温和干旱天气,许多河湖的水位急剧下降,露出了长期淹没在水下的神秘古迹。这些遗迹,有的隐匿于重庆的摩崖,有的沉睡在意大利的多瑙河和波河河床,有的则是遥远古代桥梁的废墟。它们历经岁月洗礼,如今在干旱的召唤下,重新向人们展现了它们的历史风貌。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不仅是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严重干旱影响,欧洲多地也几乎每天都在发布干旱预警。欧盟和英国约63%的地区已经发布了干旱警告或预警。这种极端气候使得全球部分河流和湖泊水位降低,不仅严重影响了航运,也使得许多隐藏在河底的文物和遗迹逐渐露出真容。
在重庆巴南,由于长江水位回落,位于江心岛上的摩崖造像终于露出真容。这些明清时期的摩崖造像,初步确定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们可能是为了保佑过往船只平安而建,对于研究明清时期川渝地区的摩崖造像类型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在匈牙利境内多瑙河的一段,一艘二战时期的沉船残骸也露出了水面。这艘沉船是1944年舰队的一部分,军舰残留的炮塔和舰桥部分较为完整。类似的场景也在美国科罗拉多河上演,随着干旱的持续,一艘二战时期的希金斯登陆艇也浮出了水面。
欧洲的严重干旱还使得大量“饥饿之石”重见天日。这些石头是中欧最古老的水文遗迹之一,它们见证了历史上的干旱时期。在捷克德辛的易北河里,一块“饥饿之石”上的铭文清晰可见,最古老的是1616年的铭文。这些石头上还带有1947年、1959年和2018年等日期的记录。
除了这些水下遗迹,欧洲的一些古桥废墟也由于干旱少雨而浮出水面。在意大利罗马的台伯河上,一座公元50年左右建造的古桥废墟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是罗马皇帝尼禄时期建造的,是罗马历史的见证者之一。
这些并非只是历史的重现,更是对当下全球气候危机的警示。高温干旱不仅对农业产生冲击,对全球各地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也构成了威胁。对于我们这些有幸目睹这些遗迹的人来说,不仅要欣赏它们的历史价值,更要深思我们当前的生活方式是否可持续,是否会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这些被干旱唤醒的古迹提醒我们,我们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和多元,我们需要更加珍视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需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欧洲多地农场面临水源危机与极端天气冲击
随着持续的高温与干旱席卷欧洲多地,农场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洛泰罗的农场陷入了迄今最严重的水源危机。屋顶的雨水收集装置已无法发挥效用,四套抽水设备满负荷运转,勉强维持灌溉用水。
洛泰罗向记者透露,极端天气已迫使她下调今年的生产与销售预期。葡萄减产已成定局,预计今年将较往年平均水平减产20%,葡萄酒产量也将减少约2000瓶。更让她担忧的是橄榄油的生产。今年的橄榄果实明显较往年个头小,口感发苦,她担忧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这一变化。
意大利的干旱情况尤为严峻。7月初宣布北部5个大区因干旱进入紧急状态。数据显示,今年6月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出3.5摄氏度,而今年前五月的降水量较近30年同期平均水平减少了五成。据意大利中小农场主协会数据,干旱将导致全国约三成水稻收成和近三分之一水果蔬菜产量受损。
欧洲的南部同样遭受热浪与干旱的冲击。西班牙拉里奥哈大区的葡萄酒生产商预测,今年葡萄酒产量将下滑,如果极端天气持续,葡萄酒的味道将有所改变,变得更甜、度更高。而在德国,农民正承受高温、干旱以及飞涨的化肥和能源价格的双重打击。德国农民协会主席约阿希姆·鲁克维德表示,若无持续降雨,德国农业将损失三至四成的产量。
欧洲东部地区也未能幸免。匈牙利农业部长纳吉·伊什特万称,该国正遭遇“前所未见”的干旱,农作物受损面积达到69万公顷,今年的损失将是过去十年因干旱导致损失总和的两倍。斯洛文尼亚的水果和橄榄种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干旱导致饲料产量锐减,农户不得不减少牲畜数量,多年生作物受损严重,可能给来年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这一连串的干旱与高温不仅影响了农场的生产情况,也给各地的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灵活应对这种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同时也希望和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度过这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