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健美协会:一群追求健康生活的年轻人的集结号
你是否曾好奇过,北京健美协会是怎样一个存在?它的成立背景是什么?为何它在短短几年间能够发展壮大?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的故事。
在这里,每一位成员都是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如刘建,不仅是学术领域的佼佼者,更是健身健美的热衷者。刘建,一位拥有口腔医学博士学位的人,他的身材常常让人眼前一亮,给人带来强烈的反差感。他的肌肉线条,犹如经过精雕细琢一般,展现出迷人的魅力。
时光回到2014年,那时,一群来自不同专业,却同样热爱健身的年轻人相聚在北大邱德拔健身房。他们中的萧小科,带着两个志同道合的好友,向校团委递交了创建北大健身健美协会的申请书。如今,这个当年的小团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50名成员、男女比例2∶1的成熟协会。
健美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的健身运动,更是一种对身体的极致追求。就像马玥所说:“健身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的状态,而健美则更深一层,你必须参加比赛,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肌肉。”在这里,每一位成员都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努力,他们组成了一个有毅力、有规律、有想法的团体。
为了参加健美比赛,这些成员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严格按照比赛要求,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对饮食也极为严格。刘建为了参加男子75公斤级的比赛,曾在40天内减下了30斤。他的饮食是电子秤“称出来”和白水“煮出来”的,每一顿都很精细。
在这个团体里,“学霸”云集,他们在科学健身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队内的骨科选手随时答疑解惑,化学和生物博士则分享的健身健美相关文献。这种氛围使得每个成员都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突破自己。
学会与身体相处并非一帆风顺。最初,高强度训练与精神负荷让队伍里的女孩们身体出现报警信号。但她们并未放弃,而是选择抱团取暖,共同克服困难。最终,她们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携手站上2021首都高校健美比赛的领奖台。
北京健美协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梦想的群体。在这里,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都在为了心中的那份热爱而努力。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将继续为健美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身体的语言:健美中的自信与坦然之美
对于德吉央拉而言,参与健美运动不仅仅是对身体的一种挑战,更是心灵的一次洗礼。在很多人追求所谓的“最理想状态”时,她选择了一种不同的道路——自信地展现自己,坦然地与评委进行眼神交流,将那份通过努力健身获得的成果自然地展示给大家。
这种坦然背后,也蕴含着一种转变。曾经,德吉央拉也和其他女队员一样,对参加健美比赛中的比基尼组感到困惑。那种“暴露”的着装让她感到像是在炫耀,甚至有些失去自我。父母的担忧也反映了一种社会对于女性健美存在的偏见,认为这会使身体过于强壮,失去女性的柔和特质。
队友的自信为她带来了新的视角。在德吉央拉眼中,健美队员在舞台上的光芒,正是源于他们对自身身体的欣赏和自信。这种美,不是单纯的瘦,而是带有力量感的美。她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展示自己的美,无论是什么样的身材。
如今,在邱德拔体育场的健身房里,德吉央拉和她的协会通过组织各种健身活动,帮助更多同学走进这个领域,成为“力量举老铁”和“拿铁girl”。尤其对于女孩们来说,她们应该用科学的方式塑造自己的体型,而不是被局限在所谓的“瘦”的审美里。
就读于生物学专业的董天雨也是协会的活跃成员。虽然尚未登上赛场,但他深知健身的益处。在他看来,健身不仅能解压,锻炼中分泌的多巴胺也能调节身心健康。而且,“健身先健脑”,遵循健身的科学原理,能给生活状态、饮食结构等带来全面的好处。
作为健美队队员的他们,对于赛场仍然充满期待。尤其是德吉央拉,对于即将参加的首都高校健美比赛充满期待。当比赛临时取消时,她经历了沮丧和情绪的低谷。为了调整自己,她开始调整饮食,重新找回健身的节奏。有队友的陪伴和帮助下,她逐渐走出阴霾,开始了新一轮的备战。
如今,德吉央拉的日常已经回归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健身餐为主旋律的水煮青菜、西蓝花、鸡肉、蒸南瓜等。在新的赛季里,她已经准备好再次挑战自己,展现那份坦然与自信的美。这种美,不仅是对身体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态度的肯定。梁璇/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